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190篇
中国政治   264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缘事说是中国气派的文论瑰宝,但一直被文论史所掩埋。"事"是言说或书写的能指,缘情和言志只有在"事"的观照下才能合情合理。缘事而发不仅是文学和诗学生成规律,而且也是整个上层建筑生成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古文论缘事说发掘考辨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2.
在中国民主革命兴起过程中.从根本上铲除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建立以欧美先进国家为榜样的民主(以议会为中心)宪政体制.当然是革命党人的核心政治理念。但是.由于革命对象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后对于汉民族的野蛮征服与残酷统治.“反满”则也成为革命的突出的口号与旗帜。  相似文献   
703.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童年一件很小的事情。  相似文献   
704.
情有千千结     
从春天开始,她便投入到其他女人轻松甚至是休闲,而对她却极其艰难的活计——编织毛衣。她的视力已经很微弱,曾让无数人惊羡的明眸一天天暗淡下去,她凭着心一针针摸索着,有时为了一针的走向,她要停下许久,对着刺眼的灯光,一遍又一遍试着、试着.顺手时她会深深地叹口气,  相似文献   
705.
文章通过对“守柔”、“中庸”、“持满”三个人生方法论范畴的渊源的考证和对它们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守柔”、“中庸”、“持满”虽然出现于先秦,但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成分而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706.
郭光辉 《新东方》2000,(3):61-62
图书情报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独立的知识行业,在此行业职称考核评定工作中,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建立统一资格考核制度,是完善职称评定条件、减少职称评聘工作的弊端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发展图书情报系列专业技术队伍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7.
白桂梅 《前进》2000,(10):27-28
煤焦铁是山西经济结构的重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买方市场的新情况下,资源需求的结构性不足和资源型产品的低效益,必然造成山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以至于出现1999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倒数第一的尴尬局面。可以肯定地讲,山西的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竞争优势、市场强势,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生活的低水平,环境的高污染,资源的超强度开发,迫切要求山西经济发展快速走出“源”字号误区,丢掉包袱,轻装前进。那么摆脱“源”字号束缚,寻求经济发展,路在何方?求“新”,确立新的…  相似文献   
708.
管伟 《政法论丛》2008,(4):74-79
有清一代,统治者通过不断修例赋予不应为律条新的功能,在其固有的“庶补遗阙”、“以德礼坊民”的功能基础之上,更使不应为律承担了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有效管理的任务。其意图也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得以完全展现。清代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引用不应为律科断,正是建立在对情罪相符、社会有效控制及澄清吏治等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09.
陈永贵 《政策》2000,(3):22-23
最近几年,荆门市针对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从战略高度着眼,突破难点,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新的发展。 一、实行产品、产业裂变升级,突破农业经济长时期低水平发展的难点 针对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一是优化品种结构。1999年,全市按照“调粮、减棉、扩油、增多”的调整  相似文献   
710.
李日 《湖湘论坛》2008,21(5):48-50
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案情复杂,有些问题至今在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我们忽略了对俞明震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他是清廷派往上海查处该案的主要官员,故长期以来,当事人章太炎、吴稚晖,还有许多著述,一直把俞明震等同于其他反动官僚,把他放在对立面,因而才有所谓"通情献策"的争论,而且争论不休。实际上,在该案中,由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俞明震一直在暗地里全力救护革命党人,或通风报信,或亲自约见革命党人,劝其避走,但由于吴稚晖昧于大义,未将俞明震的情报通知同志,致使章太炎和邹容下狱。其实,俞明震虽然身为清廷命官,但他却始终站在革命党人一边与清廷周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