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打开艾青的诗集 ,几乎看不到风花雪月、鹤唳白云、红颜倩女之类的歌咏 ,他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珍惜着自己的情感 ,把抒情的诗笔径直伸向更加值得歌唱和鞭挞的领域。这一创作精髓和审美意义的汁液 ,一直渗透到他艺术生命的终极。艾青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段 ,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多层次的意境展示中表现主题。艾青是当之无愧的面向世界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2.
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将月意象与水意象相结合,这是因为月与水两个意象都具有相似的象征性和哲理性。水月结合可以写出更加美妙传神的自然景象,可以抒发绵长悠远的情思,也可以表达深遂的理性思想。水月共咏之中消解了水的不羁与豪放,营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优美审美意境。同时,水月意象的结合使得咏月诗歌中景象更加阔大,写出单纯一轮明月所不能达到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93.
胡玉兰 《求索》2012,(10):145-146,159
佛教对上官仪仕途的影响表现为他在朝廷佛教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他诗歌创作"清空"风格的形成与"玄远"诗歌意境的建构,对于其诗歌理论的影响则表现为对诗歌声律形式理论的开拓与佛教情怀抒发。  相似文献   
194.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希玲 《理论学刊》2003,(3):145-146
诗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浓缩,诗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译语读者进行不同文化意境的传递.诗歌翻译应注意文化词和诗歌整体韵味的处理,采用异化策略,充分传达它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95.
电影银幕上放映着的画面,是通过推拉跟摇,闪出闪入,淡出淡入等不同镜位景别拍摄出来的。它们或局部或整体,或远近大小快慢,或动静隐显明暗地展现着拍摄对象的情态,连同背景音乐和画外音响,通过视觉和听觉,把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受,综合溶入电影观众的情怀。这些画面广阔生动,情趣盎然,牵动感情,蕴含哲理,给人感悟,极力向观众强调着编导的创作意图。这就是具有灵动深邃艺术功能的蒙太奇电影语言。  相似文献   
196.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领域。从表意的形象性、天人的和谐性、人格的象征性分别探析了中国诗歌在意境话语、形成渊源及意境实质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不同于西方诗歌的民族特色,更从宏观上剖析了三者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展示出中国诗歌民族特色的风采,揭示出中国诗歌独树一帜,魅力无穷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引入西方文论中的张力理论,对意境的生成作一些新的探索。认为:"象"与"境"、"象"与"象外之象"之间的张力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在文本内部,"象"与"境"之间的张力大小和作者在文本中营造的"潜意境"的有无息息相关;在作者——文本——读者这个系统中,发生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象"与"象外之象"的张力也制约着意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8.
文章从高职美术专业创作教学的重要性入手,从日常教学中应建立创作意识,创作中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以及利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空间为串联方式等方面切入,对高职美术专业创作教学作进一步阐释,以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99.
生命意识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具有高度的审美自足性。唐诗中呈现出浓烈、深刻、多重的生命意识,堪称此类审美意识的创作典范。而人类情感的抒发、自由意识的凸现、高大深神意境的融造,则是唐诗中最充分体现生命意识的三个方面。这就可以更深入地对唐诗进行审美观照,从诗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出唐人对生命存在形式的认知以及有关人生、伦理和人格的省识  相似文献   
200.
船山诗学发前人所未发,将情景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情景互生互涵,也成了船山自己诗歌创作的最高意境追求。《洞庭秋诗》则是一组融情入景、因情设景、情景一体的写景抒情佳作,是船山先生在隐居中期,仍无法忘情于山水,无法释怀于国恨家愁的真切写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