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对于非法收受礼金的行为,有必要将其纳入犯罪圈予以规制.至于认为将非法收受礼金行为入罪有违刑法谦抑性的观点,则明显片面地理解了刑法谦抑性的内涵.通过增设“收受礼金罪”将非法收受礼金的行为纳入犯罪圈,存在着诸多问题.删除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是理想的方案.严密腐败犯罪的法网问题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备受冷落,而在未来的刑法修正中则应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以取消.  相似文献   
12.
田蜜 《党建文汇》2000,(6):14-14
在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少同志思想上存有一种错觉,似乎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搞“感情投资”。他们简单地把“感情投资”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划等号。其实,这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和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河西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本着“以教育为核心、以挽救为原则、以感化为切入点”的工作思路,把对帮教对象的感情投资、转化教育和安置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建峰 《先锋队》2011,(12):27-27
前不久,在对农村信访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发现少数村干部在参加一些婚宴时多次使用村里的公款作为礼金,具体表现为参加所在乡镇机关及单位(派出所、学校、卫生院等)主要领导的婚丧喜庆事宜等等。村干部在赠送礼金时,往往打着“因工作需要”、“为村集体拉关系”等名义,但实际上,却是“个人感情投资”。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些村干部家里有婚丧喜庆事宜时,又广发请帖,  相似文献   
15.
从古到今,民间一直有着认“干亲”的习俗。、然而,近年来.在这种习俗的掩盖下,一些人却以“干亲”为纽带,别有意图地进行感情投资,与受贿人“合伙经商”、“共分利益”.成了腐败的保护伞,,近段时间,在法院判处的一些案例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走上贪腐之路,背后往往有着“干儿子”、“干亲家”、  相似文献   
16.
【事件】《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苏志佳指出,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注重对年轻干部进行长期感情投资,据调查显示,43.8%的行贿人会对目前虽未掌握大权,但是有比较好发展前景并可能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年轻干部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中间感情投资型"贿赂犯罪的特点,既表现为行贿人"所行之贿"与"所谋之利"之间的非单一、非即时对应性,也表现为行贿人以此作为拉近其与受贿人关系的先期感情投资的性质。此种情形贿赂之"行"与"受"之间的"时空阻隔性",及其存续于概括性、持续性(主动或被动)行贿过程之中的犯罪特质,一方面,表现出了其与"单纯收受财物行为"之间的不同;另一方面,其也引发了对于此种情形之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的贯彻和犯罪因果关系认定,以及受贿者是成立普通受贿罪正犯还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的质疑与争议。对其的认定,可以通过贿赂犯罪认定理论的重新阐释和"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的专门刑事立法,为其提供法理支撑和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贿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不立即图回报的长远感情投资,即先授财不要求办事。第二,授财同时要求办事,即一般情况的贿赂。第三,先要求办事后授之以财,即所谓的“事后受财”。第二种情况若满足犯罪构成要件则构成犯罪勿庸置疑,第三种情况国家工作人员事先实施某种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并没有受贿故意,事后明知他人交付的财物是对自己职务行为的不正当报酬而予以收受的,符合受贿罪特征,也理应认定为犯罪。但第一种情况,即不立即图回报的长远感情投资是否成立贿赂呢,笔者拟从受贿罪所侵害的法益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赠与行为在具备条件时会转化为行贿行为,进而会引发受贿行为,如果无法有效地解决行贿和赠与之间关系是导致行贿现象泛滥的因素,这样的现状对于当前反腐倡廉的政策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放纵犯罪或者罪及无辜的后果。行贿和赠与关系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构成两者行为要素之间存在极大的模糊边界,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主观倾向性的认定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明确构成两行为法律要素之间的区别并且从法律实践中分析两者之间的转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性质,有旧客观说、旧主观说、新主观说、新客观说。新客观说较为合理,但有进一步明晰的空间和必要。明确"为他人谋取利益"中的"他人"谋取"利益"的内涵,分析前三种学说的不足,提出对新客观说的理解和完善意见。从实然和应然层面论证承诺应视为一种行为的原因;提出"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客观构成要件的内容为"承诺"实施"实现"三种行为,三种行为之间是选择性的关系,承诺行为并不是必须满足的内容;虚假承诺、事后受贿满足"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客观构成要件,应纳入受贿罪的法网之中,感情投资符合某些条件时也满足"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客观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