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成功之殇     
<新周刊>曾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其中毒害最深的就是成功学.当前社会上提倡成功教育,谆谆教诲青少年,人人都可以成功,初衷也许是想唤起弱势青少年的自信心,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当今社会失范,人心浮躁,虚假盛行,不敢说和这种教育完全没有关系.追求功名利禄,本无不可,但在有的地方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相似文献   
32.
张晴滟 《南风窗》2012,(17):93-94
假如我们的目光有幸穿透干篇一律的职场春梦,也许能瞥见光鲜背后的代价——那是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工人,在沉默中走向沉没的悲剧。近年来流行的大多数职场文学,无论内容还是营销方式,都令人想起在各大机场书摊堆砌成山的成功学骗术。从学术角度说,此类文本是都市白领的情感共同体。翻成大白话,它是外来女屌丝对外企高帅富的一场春梦。这些作品置尖锐的社会现实于不顾,用仿真A货般的音画效果将大众的目光吸引过来。扮演杜拉拉的玉女导演,明明自己就是个白富美,偏要打扮得土  相似文献   
33.
职业精神过时了吗? 这个时代的职场充斥着竞争、成功学、名利、多元化、个性各种符号,职业精神这一符号似乎已经渐渐被冲淡,31.75%的被调查者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职业精神这一话题,48.25%的被调查者感觉最近一年自己都没有碰到过让人感动的职业精神的榜样、故事。但从另一组调查数据中却可以看到,透过职场的浮躁表象,职业精神被再次证明是不会消失的职业指针——68.25%的被调查者在最近关注过职业精神,51.75%的人在最近一年内被职业精神的榜样、故事所感动过,62.28%的人认为现在谈职业精神并不过时(见图1)。  相似文献   
34.
吕良彪 《中国司法》2009,(10):61-66
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伟大历程是最适合中国实际的成功史,对于中国律师发展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战胜过如此之多的艰难险阻、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史,就是一部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史。活学活用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智慧,就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成功学。我们律师、我们律师事务所,也要好好学习这门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最经得起检验的、最具发展力的“成功学”。  相似文献   
35.
成功学在我国的兴起和流行,不仅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而且的确发挥了一定的建设性作用。但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速生速成,需要艰苦、踏实的努力。除了天生的禀赋和才华之外,诸如善良、宽容、自制、认真、坚毅和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在其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父母除了以身作则之外,更需要悉心陪伴、耐心等待。任何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只能带来祸害和灾难。  相似文献   
36.
这是一个崇尚成功的时代,书店里摆满了“成功学”著作,媒体天天追捧“成功人士”。然而,我们很少知道,真正的成功者,其生命往往与失败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37.
朱辉 《工友》2010,(11):64-64
终于大学毕业了,尽管人才市场上人山人海,可是俺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俺是个有文化的人。不吹牛地告诉你,俺对成功学有研究,俺看过的成功学著作比你看过的色情小说还多。  相似文献   
38.
6月7日,是一个很容易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全国高考日,当千百万青少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了考场的同时,还有一位心情绝望的青年却走上了刑场,他就是药家鑫.药家鑫短短21年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关于药家鑫的话题却仍然延续着,或许要延续好多年.是什么原因使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转眼之间就变成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这是全社会都在追问的问题.可能因素很多,但是他的家庭教育,不能不是一个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9.
有报道说两个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在大学门前摆摊卖饼,年收入10万,在网上引起一些讨论。激赏者有之,觉得正常者有之,比较醒目的意见则是,“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卖饼有这样好的收入,那还上学干嘛”“大学是不是该关门了”“浪费了四年大好光阴,少赚四十万啊”。简单讲,一句话,“读书无用”。  相似文献   
40.
再试一次     
朱吉红 《党课》2014,(22):84-85
奥里森·马登,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他是个孤儿,生于贫穷家庭,家居深山老林,3岁丧母,7岁丧父。为了活下去,8岁时就开始给人当雇工,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4小时,但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没有亲情的关爱,没有同龄的朋友,不但要遭受主人的责骂和皮鞭,还要忍受雇主家孩子的嘲弄和虐待。他先后更换过五个主人,但情况没有什么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