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212篇
中国共产党   559篇
中国政治   684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刘巍巍  韦慧 《工友》2014,(9):12-14
正时代已经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像杨丽一样,在谈到职业发展和未来生活时,喜欢用梦想、兴趣、自由、价值等词语了;他们仍然相信奋斗的价值,但对于"终身依附某单位"的做法,则开始怀疑和厌倦。在南京上大学的杨丽今年21岁,她希望成为一名色彩搭配师,并报了相应的培训班。"我从小就喜欢搞各种色彩搭配,以前不知道这也能成为一种职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梦想。"杨丽说。不过,杨丽还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他们肯定希望我找个‘正常’点的工作,估计一时半会儿不能理解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242.
《工友》2014,(11):24-25
正《工友》编辑部:一个月前,我公司组织了每年一次的例行体检。公司对体检报告私自进行了拆封。而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结论当即被领导知晓,随之也在公司传得沸沸扬扬。尽管该病只是血液传染疾病,只有在血液对接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接触,根本就不会传染,但一些不明就里的员工从此却对我"敬而远之":既不愿意跟我共桌吃饭,也不愿意同我娱乐,甚至不愿意与我一起工作。我曾质问过公司为何如  相似文献   
243.
那些年,我觉得你很庸俗。与菜贩讨价还价,为一两毛钱,宁愿花上半天争得口干舌燥。我站在你身边不停地催促,你却不耐烦地说,要走你先走,我的事还没完。有一种不争赢不罢休的决然姿态。最终商贩罢战.看着你心满意足骄傲地扬着笑脸,我实在弄不明白,一两毛钱.真的有这么重要?  相似文献   
244.
李良旭 《工友》2015,(4):47
不让自己成为那种空穴来风的风,也是一种成长和尊严。刚工作的时候,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一旦得知什么消息,马上急切地想对别人说。如果别人对我说了什么事,我也忙不迭地对别人绘声绘色描述一番。久而久之,同事们送给了我一个绰号:小灵通。有一天,老板喊我到办公室交待工作。告辞时,老板突然喊住了我。他望着我,像要说什么,但也好像欲言又止。我看着老板,心里一阵发怵,不知老板想要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老板才说道:  相似文献   
245.
我为工作狂     
易安 《工友》2010,(11):30-31
身兼多份工作,手提电脑随身带;手机好几部,工作电话不断;经常忘我加班,时间永远不够用……这是我们身边工作狂人的真实写照。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不进则退的世界里,工作狂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46.
林承铎 《台声》2001,(6):31-32
今年的 5月 1日是新世纪开始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早在 4月中旬的时候 ,就已经有许多同学计划要到各地去旅游或参加活动,我也不例外。   还记得去年五一劳动节 ,我们在京台生参加了北京市台联举办的“西安古都文化之旅”,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古都西安去参访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 ,我们的脚步仿佛也跟着轻了起来。通过轻松的旅游活动 ,我们体会到了具有中国汉唐风格的古都文化 ,并且还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同学们的交流 ,进一步认识了许多在西北学习的朋友。那一次的参访 ,我们的心中都觉得挺充实。   今年的五一节前夕 ,市台办的张小燕老…  相似文献   
247.
关注并研究西强我弱问题,对于正确引导干部认清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更好地团结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强劲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8.
晓巍 《文明大观》2001,(10):40-41
小时候,对武汉的全部印象就是那座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  相似文献   
249.
龙年牛日,我出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缅边境的一个叫南段的拉祜山寨。按拉祜族的习俗,我有了第一个名字:扎努。读书那年,老师给我取了一个学名后就有了两个名字。从1971年六岁半父亲带我走进小学校门至今,转眼间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来,拉祜山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了公路,昔日的黄牛运输队永远成了历史,人们的身上再也找不到我童年穿过的那种自己织染的土布衣服,草房渐渐减少,甚至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学校也由低矮的草房成为那里最漂亮的房子,读书的拉祜族子女越来越多……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和培养下,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成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拉祜儿子。我为生长、生活和工作在日益发展的国度而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250.
1945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在程万孚家小花园纳凉。程是当时的屯溪名人,岳父是安徽省参议会的参议长江彤侯,本人已40多岁,而我则只23岁,由于彼此都出身世家,有了共同语言,故成了忘年莫逆之交。那天月色明亮,秋虫唧唧,我们叙谈着漫长的八年抗战终于熬到了尽头,今后又如何打算等等,突然门铃拉响了,月夜前来走访的是一位新贵卓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