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台声》2011,(8):30-31
还在台北医药大学医学系读大四的鲁正杰领导的“五人组”里,嘉宏很活泼,柏邑很腼腆,思佑是沉稳,释辉很搞怪。在来北京之前,他们本并不相识,却在北京之旅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个孩子都是标准的“90后”,热情、个性、有活力。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正杰一开场就用10种外国语言向大家打招呼,引来一片惊叹。因为自己的身高优势,近两米个子的他成为全队的标志,哪个营员掉队了,他放眼一寻,准能找到。  相似文献   
82.
袁应 《当代党员》2013,(2):33-34
2012年11月16日,渝北区回兴街道金果路社区枫桥水郡小区。“臭味没了。”走到小区门口的丁福建停住了脚步。“丁大哥下班了呀?”迎面走来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热情地向丁福建打招呼。  相似文献   
83.
那天傍晚,接到X君的一通电话,劈头就问:"今天你博客了吗?"我如实回答:"到你的"博客"遛了一圈,不错不错"。干什么事,总图个时髦。如今打招呼问:吃了没有?"离"了没有?已经是"老土";"博客了没有?"正摩登得如火如荼。记得,从寄信到电话,从电话到计算机,后来又上了网,就通过"伊妹儿(E-mail)"来交流,世界一下子变得咫尺之间,方便之极。接着,手机短信与"BBS"、  相似文献   
84.
有人来家做客,躲在里屋装不在家;来公司一年,人还没认全;能文字解决的绝不发语音;低头走道,免得碰见熟人打招呼……现下,不少“90后”年轻人调侃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本是日常的社交活动在他们眼里成为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85.
“行贿人给我送钱就是想利用我手中的权力,以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他们求我办事前给我送钱是为了加深感情,事成之后送钱是为了表示感谢。我收钱后给下面的人打招呼让他们办事,他们都唯命是从。”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原副局长李建军在庭审中的自白。  相似文献   
86.
北北 《侨园》2013,(7):29-29
<正>我久居欧洲,对当地人的文明礼貌很有感受。在欧洲,人们待人接物都非常有礼貌。只要我们是相识的,或者曾经碰过一面,俩人再次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或者是上午时间就说"上午好",下午时间就说"下午好",晚上时间就说"晚上好"。不像我们开口就问"吃了没有?"如果是要好的朋友见面,还用自己的脸颊在对方的脸颊上每边亲一下,嘴里发出"啧"的声音,就像真的用嘴巴亲对方的脸颊。如果是更加要好的朋友,或者情人,或者长时间没有见面的家人,双方还要互相拥抱。有的在拥抱时还在对方的背上轻轻拍几下,表示亲热和  相似文献   
87.
保安要自强     
德城 《中国保安》2012,(8):73-74
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平时和保安打交道不算多,只是上下班路过门岗时常和那些执勤的保安员打招呼。一日上网,在论坛上发现一个帖子,是“炮轰保安”的,大概内容是楼主到某单位办事时,遇到一名工作不太负责、说话不够文明的保安,楼主一气之下发帖批评了几句,一石激起千层浪,跟帖者不计其数,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88.
孺子可敬     
远在加拿大的小外孙生于彼邦,长于彼邦,受教于彼邦,其言行处事有时还真令我们刮目相看。 那天,我和老伴步出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大厅。正当我们和女儿、女婿打招呼寒暄之时,只见一个男小囡奔跑到我跟前,抢夺我手中的大拉杆箱,非要他来拉不可。我愕然,定睛一看,这不正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小外孙Ethan嘛!对于国内还是溺爱有加的一个七龄童,能有如此之举,令我嘘唏不已。 “中国式过马路”是国人结症之一,也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在加拿大却是寒山片石,这不能不说与他们国民从小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不用说在繁华的市区,见到红灯亮起,  相似文献   
89.
打招呼 老妈看邻居老姐姐新做的发型很好看,人也显得年轻了许多.便也到美发厅,做了新发型。回到家中,老妈想给老爸来个惊喜,岂料老爸看至0后很不高兴地说:“你啥时剪的发呀?那么好的长发剪了多可惜!剪发前也不和我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90.
《理论与当代》2012,(2):55-55
毕诗成在12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一位知名医学专家近日讲:他所在医院最近发布内部通知,以后患者看病住院“不管是谁打招呼一律排队”,这不只是因为敬畏规则,更源于一种无奈——找关系打招呼的人太多了。规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杠杆,但只要有点权的、有点钱的、有点朋友的,大家就总想着“我自己是个例外”,而规则是“留来管别人的”。到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