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1294篇
中国共产党   1103篇
中国政治   1296篇
政治理论   504篇
综合类   7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克思将货币从流通媒介到流通目的的历史转化看作资本生成的流通条件,并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受生产力的决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看,资本运行的现实逻辑应当从资本的增殖秉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资本权力这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资本运行逻辑同时产生了资本发展的三个悖论:经济悖论、生态悖论和人的发展悖论,并进一步表现为资本自我否定的历史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资本的双重作用,要合理规范并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2.
<正> 对于"法是国家意志体现"这一命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从两方面抨击甚猛。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带有的"阶级利益一元论"倾向,认为该倾向否定法律反映包括社会共同利益在内的多元利益的事实和法只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导致的"唯意志论"倾向。对原有的法的国家意志性命题进行批判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要怎样进行。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个命题,代之以一种其它命题,如某些同志所主张的权利论或正义论命题?还是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命题保留下来,并重新加以解释,揭示出该命题所对应或描述的法的事实状况——法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制的完备与欠缺,进而将对法的现实性考察与现实性批判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这对当前的法理学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83.
禁止酷刑首先是一个人权问题 ,其次才是一个刑罚技术问题。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实施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其中既有公约本身的问题 ,更主要是人权意识在人类意识中的缺失。目前大赦国际在反酷刑运动中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反酷刑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商业秘密具有不被公众所知悉性、效益性和实用性 ,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 ,应予保护。我国现行法律在对商业秘密的认定范围、侵犯商业秘密的违约责任等方面存在缺陷 ,可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5.
家庭暴力问题普遍存在,危害严重.在诸多反家庭暴力的措施中,人民调解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强化人民调解独特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能积极主动、富有成效地预防和遏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86.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87.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88.
经济学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是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在经济学领域的反映。经济学中的实在论者致力于确认和阐明支配表面经济现象背后的相对持久的深层结构。与主流经济学和当前的多数经济学方法论倾向于忽视本体论和强调认识论不同,经济学中的实在论方案自觉而又明确地集中关注社会经济本体论,力图为主流经济学的替代性方案清扫地基。经济学中的反实在论是范·弗拉森的“建构论的经验主义”激发的产物,它给后基础主义的经济学方法论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对其前人贸易思想的评述与继承、发展 ,不仅为中国的贸易开放与全球化进程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持 ,也展示出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前人知识的科学态度 ,提倡客观、理智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0.
梁胜宇 《世纪桥》2003,(2):16-18
中国民主同盟是在抗日民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诞生时,由6个政治组织联合组成,始称民主政团同盟,后来为适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1944年9月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政团同盟改组成为不是以党派团体而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民主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