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1294篇
中国共产党   1103篇
中国政治   1296篇
政治理论   504篇
综合类   7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丰  张蒂 《欧洲研究》2005,23(6):111-12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后实证、后现代理论与主流理论之间的辩论开始扩展到学科史领域,试图对国际关系学科传统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解构。学科史批判研究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学科研究议程、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学术制度与规则以及价值关怀等方面提出了质疑。这一研究路径旨在将学科历史的关注带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中,从而有助于对以往的学术实践的自觉反思。然而,重“破”不重“立”的研究方法使得批判研究无法提供一种替代性的学科史叙述方式和知识体系。学科史的合理重建可以借鉴包括科学哲学在内的多种方法,其目的是揭示学科发展规律、指导学科的未来发展,发挥学科史研究对知识积累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2.
以制毒案中出现的反取证技术为例,主要以Bit Locker、比特币、U盘系统等反取证技术进行说明,并对相关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长期以来,国内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认识一直处于批判的主导立场,认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资本主义,意图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有所转变。本文试图通过读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一书,以人道主义批判为主线,重新寻找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94.
20 世纪80 年代末如年代初关于全球化的讨论兴起时, 很多人对全球化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 憬,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反全球化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 现在几乎每次举行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国际 会议, 都会遭到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议和示威, 甚至爆发流血冲突。 这种反全球化本身也变得全球化了, 成了一 场世界性的运动。说到底, 冷战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资本主 义的本性要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要求破除一切束缚和壁垒, 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也必然使资本主义的矛盾 和危机全球化 。 这种全球化的矛盾和危机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表现在国家关 系_上就是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的矛盾, 以及由于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对资源 、环境、 生态和人权的破坏而产生 的危机。  相似文献   
995.
保证人质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乃警方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最高指导原则。自“慕尼黑事件”以来,反劫持人质谈判作为避免冲突升级的首选径路渐渐为人们所采纳。人质成为劫持者与警方对峙的“工具”后,有可能会对实施者产生强烈感情依恋(即人质情结),此种形成机理可从需求层级、防御机制以及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予以探究。在反劫持谈判推进中,科学运用人质情结可有效保护人质安全,积极引导劫持者共商“非零和博弈”的和平方案。同时,警方也应注重危机落幕后的人质心理重建与完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七步疗法”来消弭劫持事件所造成的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增强其重启生活的信心与复原力,以助其逐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996.
史广全 《法学论坛》2005,20(1):32-39
本文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法治秩序建构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致命弱点在于主体维度的缺失;法治秩序建构的本质在于由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向非日常生活世界跃迁;当代日常生活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寓所对于法治秩序的建构形成巨大的阻滞与消解因素;日常生活批判对于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根基性价值.进而提出重构当代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设想,即建构一套以国家(政府)为动力,以社会为基础,以日常生活批判和深层文化启蒙为主体维度的国家·社会·日常生活批判三位一体的新的法治秩序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997.
马景顺  郑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97-100
近年来,商誉和商誉权法律保护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司法实践中商誉损害赔偿纠纷也越来越多,对商誉提 供全面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将损害商誉不正当竞争行为准 确、科学地加以类型化,同时适度扩大对商誉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9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999.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是为了建立一种正义理论,以期代替居于统治地位的功利主义,他对功利主义的批评,涉及到功利主义的三个错误:即功利主义没有认真考虑在一个社会里如何分配利益和福利;功利主义没有认真地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功利主义没有考虑欲望满足方面的特性.而这三个错误在罗尔斯看来是目的论和道义论之间的差异、是善与正义之间的差异、是效率原则与平等原则之间的差别.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又联系社会多元论的事实,对功利主义的综合性学说进行批评,使他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给我们两点启示: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原则和平等原则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反致是国际私法上一项特有的制度。一个多世纪以来 ,各国学者对它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 ,但这并不妨碍各国实践普遍采纳这一制度。究其原因 ,乃是反致制度有利于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民事纠纷 ,符合国家的利益 ,符合国际私法的宗旨和本质。虽然其也受到现代冲突法革命的冲击和挑战 ,但在各国国际私法趋于一致之前 ,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我国未来的民法典 (涉外篇 )应该采纳反致和转致制度 ,并适当扩大反致制度的适用范围 ,但应以必要和不造成无限循环为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