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456篇
中国政治   629篇
政治理论   331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弘扬科学的批判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保证.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这种批判精神的必然旨归.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2.
吕赫若的早期小说。较为成熟的技巧,深刻反映了殖民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制度性双重宰制下的台湾社会现实,揭示了人的命运的社会经济本质。小说中的真实与社会的客观现实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是对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台湾新文学中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163.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超越的,尤其在面对现代性危机与困境的时候更是凸显出其意义,同时也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意蕴。马克思以及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以“改造世界,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的崭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对种种旧的世界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借鉴和改造,实现了一场哲学革命。这一哲学自始至终都包含着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或解放而斗争的理论宗旨,尤其在今天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更显示出其难能可贵的批判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64.
165.
陈新辉 《求索》2010,(12):123-124,133
量子理论认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关于粒子的确切知识,量子世界是概率世界。因此,反实在论者相信对量子力学的非实在论解释是惟一合理的选择,并进而向科学实在论提出质疑。本文从EPR之争、测不准原理、量子的实在性等方面对反实在论的论证进行分析,探讨实在论语境下阐述的量子理论,而非反实在论的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166.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逻辑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尺度;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实践视角、历史视域及辩证分析方法,是我们透视各种社会思潮实质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理论视野,为我们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67.
大体而言,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面对大众文化存在着四种姿态:批判、利用、理解和欣赏,其代表人物分别是阿多诺和利维斯主义者、本雅明和萨特、威廉斯和霍尔、费斯克。这些姿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研究立场、思考路径、认知水平、解读模式和言说策略,也标志着知识分子身份从现代型到后现代型的位移。  相似文献   
168.
孙伟锋 《南风窗》2014,(5):96-96
<正>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市场经济本身的反思也多了起来。旅美学者薛涌的新书《市场到哪里投胎》,为读者奉献了他自己的思考。这本书的重点是比较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式和德日为代表的莱茵兰式两种福利国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9.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人生价值学说,并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揭示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这为人美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标尺,值得我们深入实践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0.
《公安研究》2009,(6):89-89
巩固在《文史哲》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环境伦理学为环境时代人类建构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益视角。但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哲学思潮,环境伦理学在具体内容上争议频仍,在哲学立场、思维方式、论证逻辑、现实意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和知识精英趋向的信仰,反映的是西方文化传统下知识阶层对环境问题的特定理解,不具有普适性。中国环境法学研究应慎重对待环境伦理学,注意伦理基础的本土化和研究的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