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网络新闻标题看跨文化传播意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娟 《求索》2010,(1):193-194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网络新闻标题的形式特征及信息有效性解析,揭示语言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从而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2.
余龙  田文杰 《前沿》2013,(16):22-24
《中国军力报告》的出台反映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看法,对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批评性话语分析有效地揭示语篇、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类、及物性、情态和转换四个方面的批评性分析,证实《报告》传递“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83.
精神建构的彷徨与出路——兼与王建疆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从其建立之初,就一直立足于阐释和张扬人的自由维度。遗憾的是近20年当代中国美学话语却存在着空疏的不及物倾向。它不但日益远离了美学的本真,而且与人的真实存在和精神状态相背离;它无视乃至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当代国人精神的真实状态和生存现状,而且又以摆脱启蒙美学(实践美学)为能事,其结果就是"主义的喧嚣与缺失"。但是,所谓"主义的缺失"还只是一个表层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美学家们构建美学时的彷徨、畏葸、甚至不着边际,在瞻前顾后中他们既丧失了美学所具有的应然状态在于探究审美和艺术的非功利性,同时也丧失了美学所探究的形式的无功利性与其效用的功利性之间的张力。这双重的丧失必然导致当代中国美学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庸俗的审美泛化、犬儒化;其二是审美或艺术形式的纯技巧化。而美学应该着重于对感性之维的现实观照与把握,而非脱离现实和审美—艺术等感性领域进行所谓"主义"的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84.
《学理论》2014,(36)
随着科技的发展,话语呈现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社会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介绍了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由Kress&van Leeuwen建立的视觉语法,并以此对一则商业广告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多模态分析,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5.
1949年至今,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然也还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无论成就还是问题,都是我国农村政策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学术界对于我国1949年以来的农村政策进行了很多分析,但尚未有从政策话语视角进行的分析。本文对1949年以来的四项主要农村政策(土地改革、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从话语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农村政策话语变迁的特性及其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发现我国1949年以来的农村政策话语表现出革命性话语—建设性话语、指令性话语—指导性话语、国家利益话语—农民利益话语等变迁特性。  相似文献   
86.
制度理想必须落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层面上才是有意义的。以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证研究为例,以话语分析为手段,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环节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可以发现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7.
周伦军 《法人》2005,(8):96-97
《公司法(修改草案)》对资本制度的变革,是出于因应时世的从善如流,还是出于攀比邻家的浪漫主义?值得认真加以检讨早在1993年底《公司法》刚刚颁布之时,就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说《公司法》在颁布的同时,就已经落后于现实的公司实践。原话我已经记得不太确切了,但他的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就是公司法要想  相似文献   
88.
隐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公共话语中担任认知方式的表达媒介,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考察对象。当前,多数聚焦隐喻的公共话语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从具身体验角度考察了公共话语中概念隐喻产生的心理过程,但未描写和解释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网络创设。文章采用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以英文报刊对金砖国家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考察公共话语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研究显示,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语境中自下而上形成系统隐喻、隐喻情节和隐喻叙事,三者环环相扣,受到话语目的、社会文化、语言语境及认知活动的交互施动。研究发现,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能有效捕捉语境中隐喻语言的协同表意,利于揭示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产生修辞论辩效果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89.
90.
杨恒均 《南风窗》2013,(10):24-26
从雅安地震与救灾中,笔者看到了更成熟的公民,看到了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而引起的变化。如果能够从每一次灾难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那么,灾难不但不会击倒我们,我们反而会在灾难过后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