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16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2.
农村实行集体化以来,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集体资产。近几年,土地的资本价值凸现,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也使农村资产增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农民获得的土地承包权也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3.
一、建国后农地制度变革与农民收入历史回顾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农民收入的每一时段的增减与农地制度的变革密不可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由地主私有制到农民私有,由农有私营到农有社营,由农有社营到集体公有公营,由集体公有公营到家庭承包经营四次变革,农民的收入也随之跌宕起伏。这样一种互动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都需要铭记,尤其是在今日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更是异常珍贵。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呈递增趋势,大多因征地拆迁补偿的利益分配而产生,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纠纷也不乏案例。在父母与其子女各自拥有家庭承包用地且父母相继死亡的情形下,父母家庭名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作为遗产由其子女继承并承包经营?家庭承包经营近权何时消灭?消灭后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承包经营集体土地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为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对当前农民承包经营集体土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思考。  相似文献   
106.
【裁判要旨】公司承包经营是当事人选择的一种公司经营方式,是股东关于公司营运所作出的制度选择和安排。在生活中依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人承包和公司股东承包两类。公司股东承包又分为三种形式:公司与股东签订承包合同、股东以公司名义签订承包合同、股东与股东签订承包合同。对于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效力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无论何种承包形式,只要法律不予禁止,不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不侵害他人利益。就没有理由加以否定和排斥,应认定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7.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讲,还权于民旨在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社会三大部门关系的调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中央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对农  相似文献   
108.
1.土地流转要综合考虑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存在问题。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地资源相对稀缺,这造成农户经营规模非常狭小,因此劳动生产率不高,市场和国际竞争力低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相似文献   
109.
《先锋队》2010,(2):F0004-F0004
山西忻州原平龙矿盘道煤业有限公司,前身为盘道联营煤矿,位于山西忻州原平市段家堡乡境内,井田面积3.7972平方公里,煤种为气肥煤,可采储量1900万吨,批准生产2#煤和5#煤,原设计能力6万吨/年。矿井自1985年开始筹建,先后经过了村办、军管、市营、个体承包经营等形式,到2003年底因经营不善、投入不足而濒临倒闭。2004年5月,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平市煤炭工业局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签订了联营合同。  相似文献   
110.
按照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我国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目标下,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着力点 1.变革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 变革农村经营主体不是简单的搞土地集中,“归大堆”。变革农村经营主体的过程应当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逐步细化的过程。在这里,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和养殖,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