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承继帮助犯与事中帮助犯二个概念硬性加以区分,既无可能亦无必要;肯定论所据以立论的前提并不合适,对承继帮助犯问题应从否定的立场加以考量,即具体考察后行者加入犯罪后之时点下所粘合的特定状态,并根据该状态所指向的法益侵害,来综合判定后行者之责任。  相似文献   
22.
《人大研究》2001,(2):79-81
充分发挥平凉作为陕甘宁接壤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点的区位、市场和资源优势,力争在2010年基本建成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遥相辉映、在西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23.
关于未参与盗窃行为也未事先共谋参与事后抢劫,只是偶然参与实施事后抢劫犯罪中的暴力、胁迫行为的人的责任问题,在日本有根据承继的共犯理论和共犯与身份理论加以解决的两种思路。但根据因果关系理论、因果共犯论以及部分犯罪共同说,应认为后来参与者只应对暴行、胁迫行为负责,而不应承担事后抢劫的共犯的责任。  相似文献   
24.
郭浩 《世纪桥》2011,(13):24-26
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早期油画家中的承继家学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梳理,揭示这种现象存在的特点及价值意义,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中国油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法律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学是以“仁”思想为形上依据的,这一点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儒学“仁”思想的源流及含义并不清晰,见仁见智。本文以文献研究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儒学“仁”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揭示出“天→道→天(道)人合一→仁”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包含法律文化)形上依据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6.
杨光 《政法学刊》2011,28(4):83-87
诉讼承担之名下的含义仅表达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受”这一层意思,而学界和我国立法对诉讼承担的理解,还包含“诉讼程序的继续进行”之意,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立法和学理,以“诉讼承继”替换之,不仅能够凸显学界普遍认同的诉讼承担之“诉讼地位承受”的本质特征,而且能做到名副其实乃至名正言顺,有利于深化探微式研究和彰显程序价值、起到一叶知秋的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27.
晚清时期,女儿的继承权只发生于母家绝户时,民国初期延续了这一状态。从1926年起,女儿继承权开始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最终女儿继承权得以确立。但时至今日,习惯仍然使有些女儿无法享受到继承权。这种表达和实践的分离值得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28.
厘清承继共同正犯的责任范围不仅有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将该问题与共同犯罪相衔接,蕴含丰富的理论价值.围绕承继共同正犯的责任有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说以及限定肯定说等不同观点,各种观点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结果都有较大区别.通过比较和分析,限定肯定说的观点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贯彻了因果共犯论的主张,也能够将刑法中的个人责任原则进行贯彻.  相似文献   
29.
承继的共同正犯,在德日共犯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我国鲜有论之,理论缺乏,立法更是无踪影。以承继共犯责任为依托,结合共犯处罚依据、责任非难中的部分实行全部责任进行阐述,略述笔者对承继共犯不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30.
法律行为充满着自由主义的色彩,其制度从罗马法以来在教会法时期也在发展进步之中。这种发展表现教会婚姻制度中的当事人意思要件,以及却契约法中的反暴利和反强制与胁迫。教会法之所以能在法律行为制度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不仅因为其与后期罗马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为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其教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