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秋日抒情     
金秋八月,全国社院各位同仁雅集于美丽的青色之城(呼和浩特),庆贺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建院50周年。我作为陕西社院的代表添列其中,参加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会后在内蒙古社院斯热文副院长的陪同下,驱车千余公里,先后到包头、鄂尔多斯、苏尼特、二连浩特等地考察观光。在为时一周的活动中,内蒙古  相似文献   
22.
最近在看苏轼词赋,尽管是不求精读,只求要义,心中还是颇生感慨,苏轼晚年的词道尽了一个大学问家仕途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看了苏轼的词赋,感触最多的是他借物言志、触景生情,诙谐讽喻、笑看人生,尤其是晚年的词赋,把人生的曲折荣辱、心境的豪放哀怨、世态的富贵炎凉把握得甚为精准,这些大抵都来源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精湛的诗文修养。苏轼无愧为“词中之龙”。  相似文献   
23.
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美与不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就其审美特征而言,主要表现在自然美、意境美、生活美和抒情美等几个方面。一、自然美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首先离不开对自然物象的描绘,并将描绘对象如花、木、草、虫、禽、鸟、树、石等自然物象通过艺术手段做最典型的刻划,使其向艺术概括化转化,感物言志,最终使其具有激发人产生意境美的客观感受。如:山野花鸟的自然美,相对而言,乃是大自然的另一环境,可谓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深入其间可领略到一种深邃、朦胧、清新、静谧的大自然的神秘与野趣之美。但最具典型性和独创性的还是潘天寿的雁荡山花。他曾说:故予近年来,多作近景山水,  相似文献   
24.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石灰吟》所吟诗句,今天读过中学的国人大约都熟悉。这首诗歌是少年于谦托物言志,但一诗成谶,作为大明的一个关键时刻保卫首都的忠臣,在英宗“夺门之变”后,被杀死在刑场,全家被籍没。真正的“粉骨碎身”了。  相似文献   
25.
开创现代谈话风散文这一体式,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推倒"美文不能用白话"的权威,是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最大贡献。深入探讨散文艺术规律,并以"个性表现"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个"言志"散文流派,则是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大贡献。在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上,周作人堪称既开风气亦为师。  相似文献   
26.
一夫 《学习导报》2008,(2):48-48
《松树的风格》是一篇浪漫、催人奋进的托物言志的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其恢宏、大度、振奋、鼓舞人的胆识,将松树的成长经历,甘于奉献、乐观向上的气魄.粉身碎骨、自我牺牲的品质,为人类生存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风亮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松树形象的生动描写和对松树风格的高度赞美,热情地讴歌了共产主义风格和具有这种风格的人。  相似文献   
27.
中国传统诗论和中国古代诗歌一样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诗论基本轨迹如下:一、诗歌的基本特征,抒情言志到崇尚风骨。二、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政治,从《左传》时代到白居易时代一致认同。三、诗歌的教化作用一直被儒家文化所看重,教化原则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原则。四、艺术创作要靠灵感和想象,《文赋》到《文心雕龙》均有精辟阐述。五、中国诗歌的审美倾向以中和为本,发展到后来又有滋味说、妙悟说、神韵说等。  相似文献   
28.
<正>广西诗人汤松波的诗集《东方星座》为中国56个民族各写一首诗,构思和立意是独特的。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和隔膜,这一题材是极富挑战性的。一般地说,面对这种"泛政治化"的命题,很容易流入空疏、浮泛的政治抒情的窠臼,缺少诗美。《东方星座》避免了这类  相似文献   
29.
李华 《求索》2010,(8):198-200
两晋是六朝动物赋创作的高潮期,两晋赋家基于"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可以喻大"的创作观念,多方拓展题材的表现空间,写物则注重动物物貌物态的细致描绘,抒情言志则呈现多元的内涵特征,修辞则注重以华丽辞藻编织"美丽之文",整体上呈现出了"流韵绮靡"的艺术风貌,是咏物文学在魏晋时期长足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0.
唐燕玲 《学理论》2013,(21):187-188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两大主要纲领。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都是我国学者对诗论不断研究的成果。纵观整个中国古典诗学,"言志"和"缘情"就像两条相互交织的主干线,贯穿于古代诗学创作中,揭示了古典诗学的本质特征。两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中国古代诗歌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