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50篇
法律   653篇
中国共产党   461篇
中国政治   409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观园     
  相似文献   
42.
一张小卡片上印着农村常见的治安安全防范措施和报警电话、投诉电话以及火警、急救等应急电话号码,方便群众随时报警、求助、咨询和投诉。这是近年来辽阳市文圣公安分局罗大台镇派出所党支部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精心制作、发放给群众的"安全防范便民卡"。2009年以来,该所党支部已发放便民卡3593张,发放印有"安全防范七诀"的多功能"福"字  相似文献   
43.
张云霄  蒋小平 《河北法学》2015,33(3):189-200
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其特点为:全方位融合、成系统组织和高程度开放.全媒体时代反腐举报的规律体现为: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传播过程的梯次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效益的高效化、传播目的的复杂化.检察机关反腐举报工作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渠道建设相对滞后、奖励激励相对缺乏、保护救济相对不足、监督制约相对缺位、舆情引导相对被动以及配合协作相对薄弱.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着重建立健全反腐举报机制主要包括:反腐举报渠道建设机制、反腐举报奖励激励机制、反腐举报保护救济机制、反腐举报监督制约机制、反腐举报舆情引导机制、反腐举报配合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警察权益受侵害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对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考验。公安机关应端正侵害警察权益案件的应对措施,在法律、管理、制度等方面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明晰警察行为准则,完善警察权益救济措施,从而保障警察权益不受损害,提升警察执法自信。  相似文献   
45.
正方言在5月21日的《长江日报》撰文说,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撰文《宋林的悲剧》。文章说,一位央企领导人曾自嘲是"三无人士"——无存在感,无论企业管理得多优秀,都得不到民众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无兑现感,无论经营业绩有多出色,都与自己的收入不匹配,与同资本等级的民营企业家相比更是判若云泥;无安全感,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实名举报",坐车、吃饭、旅行、收受礼物、与异性合  相似文献   
46.
《中国保安》2012,(8):64-65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协警保安员,上周我们在火车站执勤时,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冒充警察罚款。原来,举报人赵某是一个个体老板,前几天在火车站买假发票时,被“警察”抓到了。“警察”告诉他,他购买的假发票数额巨大,已经构成犯罪,是要被判刑的。如果他能多交点罚款,则可以免除刑罚。吓坏了的赵某赶紧交了200元罚款。  相似文献   
47.
各设区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为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举报投诉的受理、调查、处理等工作流程,逐步构建高效精准的违规行为处理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菅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8.
49.
公众实名举报,是纪委发现、查处贪官的重要线索之一,中央纪委也多次鼓励公众实名反映真实情况,官网上还开设了"我要举报"专区。从近年来实名举报的成功案例中,可以梳理出一些实用技巧。  相似文献   
50.
举报投诉人原告资格问题是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争议的焦点。《行诉解释》第12条第5项认可了投诉人的原告资格,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需要梳理并回应。就保护规范理论而言,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没有规定主观公权利的前提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也可以赋予投诉人原告资格,并可以据此推导出与原告资格相对应的主观公权利;就保护必要性而言,第5项中合法权益的规范功能能够替代保护必要性的适用;就投诉人的定位而言,第5项与司法实践存在冲突,建议将第5项对投诉人的定位由其他利害关系人改为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