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孙金根 《党史纵横》2014,(2):39-43,10
正张闻天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临时中央工作时,宣传和执行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政策,对若干"左"的政策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在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前后,毅然摒弃"左"倾错误,在遵义会议上批评"左"倾军事路线,为实现党的军事路线的根本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得益于毛泽东的开导和帮助,更是张闻天自觉转变的结果,但他没有认识到王明"左"倾政治路线是错误的;在瓦窑堡会议上批评"左"倾关门主义,通  相似文献   
22.
雪冷血热     
像个没家没娘的孩子1933年的第一天,一支500多人的队伍在吉东的雪野中疲惫地行进。队伍中,有些人穿着东北军的服装,更多的是与老百姓一般无二的装束,一致的是每个人左臂上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臂章,还有脖子上都挂着一条又细又长的粮袋子。这是李延禄率领的补充团和救国军17团刚从磨刀石战场突围出来,正向宁安县五河林转移。  相似文献   
23.
张国新  张超 《春秋》2015,(2):32-35
马功臣(1891—1941),原名马德胜,青州市邵庄镇朱家石羊村(距淄河店火车站250米)人。他出身贫苦,早年丧父,幼时给别人家放羊。1928年,正值军阀混战时期,他开始在杂牌军窦宝章部当兵,后来想自己拉队伍"替天行道、杀富济贫",未果,因同伙"土匪"案发,受牵连被政府通缉,先出走东北、青岛,后到上海靠肩挑小卖生活。1938年1月,日军占领益都,他从上海回家参加了陈宝田拉起的抗日游击队,不久被王葆团部收编,在一次被土匪包围缴械后,因不满该部贪生怕死愤然离开,并发誓:"宁愿给英雄好汉牵马坠镫,不给草包当祖宗。"  相似文献   
24.
正我是一个抗战老兵,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浏阳市大围山镇都佳村(当时的上东镇都佳塅)的上垞冲,今年整整96岁了。1940年初春,我刚满20岁。一天上午,我正在早稻秧田里干活,被抓壮丁。我本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也知道抗日救国是件光荣的事情,可家里双亲年迈力衰,田里农活繁重,我走后家中生计重担无人挑起。第二天,我与几个同关在一起  相似文献   
25.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永志难忘的时刻。以史为鉴,追溯历史,回顾历程,缅怀英烈,才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26.
《党的建设》2012,(11):53-53
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当全国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走进了陇南大山。  相似文献   
27.
张志平 《乡音》2013,(10):36-37
戎冠秀(1896-1989),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河北省政协委员。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召开的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她荣获"劳动英雄"光荣称号。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  相似文献   
28.
我两岁丧父,"父女亲情"这四个人生最幸福的字眼,在我的脑海和心目中没有丝毫存在。只是听妈妈说,我父亲的官名叫戴邦彦,字俊卿,生于1900年,卒于1939年2月,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太原国师附小、盂县中学、祁县中学任教。父亲的一些轶事,从我童年的耳旁一直回荡到现在。听妈妈说,我父性格刚正不阿,沉默寡言,整天一副严肃的面孔,连正在哭着的两岁  相似文献   
29.
八路军南下支队,又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是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组建而成,在进入湖南后还一度改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这支部队系由八路军第359旅部队主力、需要护送南下的南方干部,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选调南下工作的干部组成;  相似文献   
30.
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骤然上升。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群众奔走相告,疾呼抗日救国,社会各界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也纷纷响应,提出了许多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被中共开除的陈独秀也积极提出希望与中共合作,共同进行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