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极不平凡的2020已经过去。这一年,每个了不起的我们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抗疫史诗,充满韧劲、争分夺秒复工复产,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洪救灾,咬定青山、脚踏实地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决战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2021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心怀美好梦想,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02.
2012年6月5日,瓜州县境内普降暴雨,局地降水量达81毫米,引发了6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洪灾造成10个乡镇2.53万人受灾,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畜禽死亡、道路冲毁……造成各类经济损失约2.87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约1.57亿元。但是,面对这场于夜晚突如其来的洪灾,瓜州县创造了没有因灾伤亡1人,没有因灾出现流行性疫情,没有因灾发生1起刑事、治安事件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3.
2010年7月31日零时,持续近10个小时的暴雨形成的迅猛洪水,将吉林省通化市大量建筑冲毁倒塌,农田被淹,公共设施受损破坏。全市近20万灾民被迫转移,34万人同时饮水困难。面对严重的灾害,通化市立即启动防汛工作预案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预案,在第一时间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之中,为保障灾民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04.
2010年7月,嵩县旧县镇及其上游突降暴雨,导致河水暴涨,山洪暴发。全镇13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出现了房倒屋塌、道路被毁、农田被淹等严重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  相似文献   
105.
各地传真     
在抗洪一线创先争优见行动近段时间,吉林、湖北、四川、陕西、江西等地一些区域受强降雨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汛情险情灾情。灾害面前,各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防汛抗洪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创先争优最重要的实践,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抢险。  相似文献   
106.
迅之 《海内与海外》2005,(9):F0003-F0003
~~广东省侨联发动侨界踊跃赈灾@迅之~~  相似文献   
107.
难忘军旅     
军徽闪耀,军旗飘扬。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无数人间奇迹、建立无数卓越功勋的人民军队,迎来了光辉灿烂的80华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80年风雨征程,80年奋斗不息。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重庆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抗洪救灾的现场,人民军人的身影无处不在,让我们想起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以及在抗击洪水战役中英勇顽强的军人。本期“前沿记录”栏目里有一位美国军人前不久写下的关于“98抗洪救灾”的感想文字。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人民军队的群体形象,加上一篇“难忘军旅”的回忆文章和一篇反映军人个体的人物通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8.
李远新 《中国减灾》2007,(11):36-36
2007年,对我国的防洪减灾工作来说,虽没有1998年洪水来得凶猛肆虐,但大小洪水灾害不断。据统计,仅2007年8月份,全国受灾人口7521.6万人,死亡348人,失踪84人,直接经济损失403.1亿元。结合我们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实际,有必要从防灾、抢灾、救灾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9.
《新重庆》2007,(7):F0002-F0002
7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陪同下,来到沙坪坝区陈家桥,看望慰问参加抗洪救灾的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称赞子弟兵们在抗洪救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希望他们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0.
柏松 《江淮法治》2007,(9S):40-41
2007年6月以来,淮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我省沿淮地区遭受十分严重的洪涝灾害。严重的灾情和抗洪救灾工作时刻牵动着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心,沿淮各地人大代表冲锋在前,勇斗洪魔,处处尽显人大代表一心为民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