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2324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深,城市在"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又使人们遭受突发事件等公共危机危害的风险越来越大。公共危机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地域广泛,可谓防不胜防,新入职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防灾减灾与应对公共危机的素质,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服从指挥把握时机案例:2009年11月,某地修路,施工方不慎将燃气主管道挖断,燃气迅速在空气中蔓延,情况异常危急。急需矿泉水和毛巾,以便将矿泉水倒在毛巾上,分发给现场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用湿毛巾捂住嘴巴。某区应急办领导安排新入职的小孙去采购毛巾、矿泉水、手电筒,没有车、附近也没有超市,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2.
王东明 《中国减灾》2012,(23):22-23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防灾减灾人才是指专职或兼职从事自然灾害科研和教学、防灾工程与技术以及灾害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人员。防灾减灾人才大致可以分为科研与教学、工程与技术、行政管理、专业抢险救援(灾)等四类,虽然这四类人才之间有所交叉,但每一类人才所从事的内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减灾》2012,(13):62
为全面了解云南省自然灾害防治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当前灾害形势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云南省综治委的要求,由云南省民政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地震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由省民政厅副厅长姚国华带队,于2012年6月6日至14日分赴红河、临沧、昭通等3个州(市)8个县(市、区)16个乡(镇)的城镇乡村,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重点对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减灾》2012,(15):61
2012年7月17日至18日,由国家海洋局主办、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承办的南海海洋防灾减灾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以及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官员与会。外交部、国家海洋局等单位派员出席。  相似文献   
105.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气侯恶劣,自然条件严酷,尤其以高寒地区的雪灾和环青海湖地区的干旱最为常见,洪涝,冰雹,山体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加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落后,是青海省减灾  相似文献   
1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7.
马宗晋是一个用心灵解读大地纹路的地质学者,也是一个用责任把握大地脉搏的减灾专家。他潜心地质研究40余载,创立了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他提出了"灾度"概念,统一了多种灾情强度的评估标准;他将以往灾害科学的单纯自然变异取向,引伸至社会承灾能力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的综合减灾科学道路;他组织完成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和分论,统编了七大类灾害统一体例的灾害年表,为推动我国综  相似文献   
108.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9.
范一大 《中国减灾》2013,(17):10-13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灾害形势非常严峻,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持续增加,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计划实施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提升了国家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地方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已经紧密融入各行各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0.
<正>举世瞩目的第三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于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举行。本次会议是继一九九四年在日本横滨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减灾大会、二〇〇五年在日本兵库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之后的又一次减灾盛会,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减灾大会。从横滨到仙台,三届世界减灾大会间隔二十一年,在这二十一年里,世界各国的减轻灾害风险工作也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