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法律与生活》2013,(16):26-26
7月15日,有“上访妈妈”之称的唐慧诉湖南省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行政赔偿案有了二审结果。唐慧胜诉,获得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2641.15元。但是,唐慧提出的让对方向自己进行书面赔礼道歉的请求并没有得到法院支持。  相似文献   
152.
交通肇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实际案件由于其复杂情况不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许多法院在交通肇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否定刑事责任人的精神赔偿。为完善我国交通事故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险公司应该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相似文献   
15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的人格权以及侵害人格权所应当承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特别是对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规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逻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规定已经落后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发展,存在较多的不足,不完善之处日益明显。《消法》应当追随时代的进步和制度的发展,规定能够保护消费者所有的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4.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抚慰金问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中增加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视程度。但对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认定及抚慰金数额标准等操作细节未做具体规定,导致了实践执行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可取之处,结合本国实际,对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认定和精神抚慰金的数额标准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55.
新修订《国家赔偿法》中增加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成为该修正案实施以来倍受关注的几大焦点之一,它表明我国行政、司法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建立,对于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有积极意义.但由于修正案对于精神损害的界定过于简单,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实践中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156.
2011年5月11日,年轻妈妈李婧在"北京妈妈"网站(www.bjmama.com)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说说我家的黑心月嫂(给孩子喂安眠药)》的帖子,并在文中公布了月嫂周怡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帖子发布后,浏览量达6000余次,更有百余名网友跟帖谴责月嫂的恶行。月嫂周怡得知情况后,以帖子内容失实、名誉权受损为由,将李婧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2年7月13日,法院经过审理,最终判决李婧删除帖子,并在"北京妈妈"网站上向周怡赔礼道歉,赔偿周怡精神抚慰金、公证费各1000元。  相似文献   
157.
李钰 《中国审判》2013,(12):88-89
<正>医疗机构向受检者出具的健康体检报告,未对重要指标异常情况作出相应提示和建议,导致受检者丧失进一步检查的时机,受检者后因自身疾病发展死亡。家属为讨说法,将该医疗机构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28万余元。按照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受检者死亡的后果与医疗机构的上述过失行为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医疗机构的该过失行为是否侵害了受检者对延续自身健康和提高生存可能性的期待利益?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法院对这起新类型侵权案件又会给出怎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8.
侵害生命的损害赔偿责任由受害人生命权侵害责任和近亲属身份权侵害责任组成。生命侵害于死亡不可逆转地将要发生时构成,仍有主体资格的受害人此时即取得了生命侵害之抚慰金请求权以及死亡赔偿金请求权,这些请求权于死亡实际发生时转由受害人的继承人继承。身份权侵害于受害人死亡时构成,近亲属取得抚慰金请求权以及继发的物质损害赔偿请求权。被抚养人的抚养利益以及继承人的继承利益,均通过继承规则来实现,而不采固有利益侵权构成之模式。我国生命侵害之赔偿实践中,精神利益被过度低估,导致最终的赔偿数额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质损害的大小,引发了“同命不同价”之批判。解释论上,可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6条及第22条之规定,在坚持物质损害赔偿差异化处理的同时,对精神损害作平等的评价,认可受害人生命侵害之抚慰金请求权,并大幅度提高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抚慰金数额,来彰显生命的精神价值,实现人格平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9.
高杰 《中国审判》2013,(12):19-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位决定了大幅度提高精神损害抚慰金不现实,亟待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实践中也大量存在以司法救助、经济补偿等名义予以补偿现象。2010年12月1日修正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实践中民众对于精神赔偿期待较高,而法院积累的经验较少,法学界对支付国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也缺乏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当前国家赔偿案件信访化处理现象比较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对化解国家赔偿纠纷、引导涉诉信访案件规范有序解决、依法保障人权、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0.
4月23日,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无锡市首例博客侵权案以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告终。双方达成民事调解协议书,由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抚慰金120元,并向原告赔礼道谦,诉讼费180元由被告负担。博客侵权,在无锡还是件新鲜事,这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