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293篇
中国政治   427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07年是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城镇化建设三大战略进程,突出又好又快发展,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总体呈现出发展稳定、结构趋优、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成就,而科学技术无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拉动中国社会前进的“火车头”。迎来科学的春天1978年3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3.
论内需主导型经济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旭东 《长白学刊》2010,(1):123-128
我国内需不振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基本群体收入偏低,特别是农民群体收入低下,其原因不单单是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是存在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缺陷,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国民主体身份转变、阶层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风险控制机制、公共服务供给、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改革路径的创新,从经济结构的改革上升到社会结构的改革,实现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结构的优化,从而为内需主导型经济奠定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4.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背景下,未来五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国际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5.
纪勇 《前进》2010,(1):51-52,5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消费,启动内需,这些都与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息息相连。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精神之一;拉动国内消费,启动内需式增长,这是当前在出口、投资不能有效持续保证我国经济增长之后的必然选择;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76.
《人大论坛》2010,(4):10-11
近年来,贵州抓住了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等历史机遇,大力加快交通、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性项目的建设,这些民生工程正在生根发芽,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贵州的基础建设还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还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大建设需要大投资。  相似文献   
177.
1月19日,唐宪强代表到通化市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唐宪强代表完全赞同代省长王儒林同志代表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对2009年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  相似文献   
178.
GDP“坐九望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将有所减少,但外需好转和民间投资增长将推动GDP增速达到1096左右,高于2009年增速而继续处于上行周期。  相似文献   
179.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扩大规模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这对经济的拉动是巨大的。但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如何使得教育和经济更好地结合,更好地拉动经济,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0.
杨军 《南风窗》2010,(7):32-35
西部10年的发展不负众望,堪称"黄金10年",但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差距的拉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西部的转型不仅要实现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变,还要降低资源拉动。这对未来西部的发展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