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和语女,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残联副理事长。身患恶性肿瘤,她忍受着手术与化疗带来的巨大痛苦投身到工作中,遇到有困难残疾人的各种求助,她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从事残疾人工作17年来,她从未认真休息过一个周末,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她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了残疾人事业……她的身上燃烧着一名共产党员和残联干部的执着信念和朴素追求,她在残疾人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赢得了残联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32.
认真解读"插甸经验",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干部下得去。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在基层、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插甸经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干部不喊空口号、不唱高调,真正深入基层,把握基层所需、所急,并帮助基层群众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干部立得住。以往我们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多都流于形式,很难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插甸经验"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典型,就在于派下去的干部真正立足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  相似文献   
33.
3月16日,农二师三十六团工会、妇联联合司法所、劳资、社保所等部门联合在人口密集的司法所门前,开展了"迎春风促就业"宣传活动。活动通过设立咨询点形式,向前来咨询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耐心讲解,通过发放求职意向表,让有就业需要的居民填  相似文献   
34.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辽宁省委以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长期信访积案、群众生活环境等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辽宁省委  相似文献   
35.
张玉胜 《先锋队》2013,(28):40-41
微观点:对官员的评价和监督,应该是历史的、客观的和全面的,察其颜更要观其行。如果不干事或光干坏事,无论给老百姓怎样的"好脸"都无济于事。不冤枉一个好人,更不放过一个坏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事实上,真正导致杨达才落马的不仅是脸上的"表情",更重要的是是手腕上的"表情"。就"微笑处长"而言,解释"表情"更需解决"事情",即以尽职尽责为民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36.
3年的履职经历,是我持续锤炼政治品格、快速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实现人大代表社会价值和履行神圣职责的过程。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的体会和感悟。关注身边实事全力排忧解难当好代表,我认为要"大小通吃"。不仅要关注、参与社会改革发展大事,也要重视身边那些看似"鸡毛蒜皮",但涉及民生福祉的关键小事。  相似文献   
37.
马红  晓佳 《新长征》2012,(11):26-27
2010年7月,张启发从通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调任县信访局局长。他开门接待来访群众,协调处理信访事项,跟踪督办信访案件,自觉做到小事不放过、大事能担当、难事敢作为,千方百计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服务黎民百姓,用真诚和善意架起了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当地和谐稳定,树立了优秀信访干部的良  相似文献   
38.
"他是个好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全靠他帮我们挺过难关。我一直把他当成我的娘家人。每次他来,都让儿子管他叫舅舅!"回忆起李林森,残疾人李代菊眼含热泪,唏嘘不已。在一个地方,组织部长是"大官",权力很大,工作很忙,普通老百姓哪能攀上"高枝"呢?可是,作为组织部长的李林森,却在繁忙的工作中,经常下基层走访群众,结交"穷亲戚",为他们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39.
《中国公证》2011,(7):63
2011年06月15日南京日报"我的合同找不到了,能不能帮我查一下,我的拆迁安置协议公证是不是在这里办的?"近3个月来,南京市南京公证处档案科工作人员朱玉笙每天都面临这样的询问。去年底,南京市出台《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要求稳妥解决1983年以来被征地人员的社  相似文献   
40.
正"伙计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稳固了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赢得社会赞誉和群众好评。"打伙计",是瑶族同胞之间的一种习俗,意指如果两个人合得来、谈得拢,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相互认可,就相约"打伙计",平时常走动、有事帮一帮,感情胜似亲兄弟。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以民间传统的、群众易于接受的"打伙计"方式,让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