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该书《编后记》中介绍说:“在本书中,杰克·N·雷克夫以探讨革命时期美国国家政体建立的过程为目的,从分析制宪者的最初目的和宪法文本的原始含义入手,分析了制宪的动机以及联邦政府取代邦联政府过程中的有关制度设计问题。全书共分11章,作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较详细地展现了1787年费城会议美国13个州的代表讨论联邦宪法制宪事宜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3.
孔繁斌 《湖湘论坛》2009,22(5):105-108
全能政体下的政策过程,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过程,包括议题选择的政治动员,表现为精英操控代替公众价值;对政策认同的政治动员取决于高效的压力体制和发动群众运动。在我国全能政治发展阶段中,政治动员曾经成为国家治理中政策过程的主要机制,转换这种治理模式,需要进行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4.
《理论与当代》2008,(1):55-55
杨琳在2007年第51期的《嘹望》上撰文指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在加紧研究制定。有关专家表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将成为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向之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和不受约束的重要手段。中央始终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建立离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9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全社会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冲击波。传统执政体系中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也不能避免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而且其强度也丝毫不亚于其他领域所受到的冲击。于是,如何在互联网上抢占阵地、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6.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生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巨大功勋,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也留给后继者许多宝贵的财富,他的监察思想在总结中外历史的监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体系,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系统地进行评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97.
《时事报告》2009,(2):48-49
在当今世界,各种政体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造成政体类型多样性的原因,除了国体这一不同因素外,还受诸如历史条件、势力结构、民族传统、政治学说、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国家政体的确立都是特定时空下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赋予其政体以个体性色彩。  相似文献   
98.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20年来,中国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首要和基础的环节,同时不失时机地展开政治体制改革,已经为世纪之交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经验。可由其体识这一领域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我国宪法对国体和政体的纲领性表述入手,阐明了我国国体和政体的运行实践。从手段和目的的结合上,它内在地牵系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其内部的协调发展,还由内而外地牵系着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并蕴含着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支配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00.
战后发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 ,如何对欧盟政治体制的本质进行界定仍是学界进行探讨并尚未定论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欧盟政体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欧盟一体化政策领域和政策介入程度、欧盟政策过程的性质、欧盟国家主权让渡的程度、欧盟机构设置及欧盟国际法主体地位。基于这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文章认为 ,欧洲联盟是一个以超国家性质为主要特征的、超国家与政府间性质并存的、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 ,或准联邦实体。在本世纪中期 ,某种意义上的欧洲合众国有可能显现较为完整的形态 ,并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中国等国共同发挥世界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