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各国政治   149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8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1篇
法律   1127篇
中国共产党   10009篇
中国政治   7046篇
政治理论   2838篇
综合类   451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1457篇
  2013年   1505篇
  2012年   1759篇
  2011年   2267篇
  2010年   2404篇
  2009年   2040篇
  2008年   1940篇
  2007年   1685篇
  2006年   2320篇
  2005年   3138篇
  2004年   1925篇
  2003年   865篇
  2002年   680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政治战略总是伴随着政党的政治活动,政党的代表性是其政治战略的价值目标方位,而政治战略是政党实现代表性的平衡系统。正是在政党政治战略和政党代表性的积极互动中,政党的价值追求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2.
国家发改委已在制订《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这一规划旨在打破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市场推进区域经济科学快速持续发展.面对这一良机和区域经济的特有发展规律,湖州要实现在杭湖宁城市带中率先崛起,其必由之路是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12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24.
臧胜业 《中国监察》2010,(17):26-27
近年来,河北省纪委、监察厅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中,把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作为根本目标,紧紧抓住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不间断开展专项治理、抓紧治标的同时,着力从机制制度上寻求治本之策,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旧的社会资源占有基础上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不断分化,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出现了,这种变化使社会结构更趋复杂化、多样化。可以肯定,这种分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继续进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靳玉娟 《党史文苑》2007,5(8):31-33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执政方略.毛泽东执政方略具有开创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三大特点,为新时期执政方略的制定和执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张国宏  汪博武 《理论探讨》2007,1(1):141-144
中共八大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它从初步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确立执政目标、提出执政任务、揭示执政本质、改进领导方式等方面对党的执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阐述,对当前更好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是《淮南子》最具进步意义的政治命题,作者围绕这一命题提出的爱民、利民、顺民、安民等一系列施政观点,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趋善求治的政治文化,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民间组织的政治意义:社会建构方式转型与执政逻辑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间组织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建构方式,使中国原有的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体系面临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体系挑战。两种社会建构体系的协调与共存直接关系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中,中国共产党是核心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日益兴起的民间组织,中国共产党要在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中依然具有领导力,起核心作用,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组织与功能,以保持党的组织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与适应。  相似文献   
130.
在政党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可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