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269篇
中国政治   275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豫剧事业的繁荣进步,应河南省文化厅、省台办的邀请,台湾豫剧团一行 48人于 4月 20日至 5月 5日来到我省,在郑州、洛阳、济源、濮阳、驻马店、周口、许昌等 7个城市进行了 10场观摩演出。台湾豫剧艺术家的精湛表演,给河南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豫剧的故乡,台湾豫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贪婪地吮吸着豫剧源头文化的丰富营养。生长在“戏窝子”里的河南戏迷也初次领略了台湾豫剧的风采。 他们以讲河南话为荣 会讲河南话,是台湾豫剧团对每一位演员的基本要求。河南话讲得地道不地道,反…  相似文献   
102.
龙年牛日,我出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缅边境的一个叫南段的拉祜山寨。按拉祜族的习俗,我有了第一个名字:扎努。读书那年,老师给我取了一个学名后就有了两个名字。从1971年六岁半父亲带我走进小学校门至今,转眼间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来,拉祜山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了公路,昔日的黄牛运输队永远成了历史,人们的身上再也找不到我童年穿过的那种自己织染的土布衣服,草房渐渐减少,甚至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学校也由低矮的草房成为那里最漂亮的房子,读书的拉祜族子女越来越多……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和培养下,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成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拉祜儿子。我为生长、生活和工作在日益发展的国度而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103.
徐州,古称彭城,相传是彭祖的故乡,是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美丽古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京杭、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交汇于此。徐州四周多岗岭,地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有记载的四千多年漫长历史长河中,发生在徐州的较大型战役就有两百多次。  相似文献   
104.
105.
山公  亚宁 《党风建设》2000,(1):19-19
驻宁84835部队副政委张伟平,在22年的军旅生涯中,把宁夏当故乡,把贫困失学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1995年,“六盘山少年军校”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诞生了,从此,无论他走到那里,“六盘山少年军校”便成了他无法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6.
高荣伟 《侨园》2012,(2):60-61
父亲和舅舅一个生活在大陆,一个生活在台湾.他们分别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和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走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伤痛以及无尽的哀思……年幼时,我常坐在冬夜的火塘旁,听家人述说着关于父亲和舅舅的故事,品味着他们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感到低人一等,其原因在于我家有海外关系.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是老小,大伯和二伯在1948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在大陆时他们两个分别在国民党交通部和教育部任职.  相似文献   
107.
胡宏是四川重庆人,1935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胡宏脱离富商官宦家庭,从上海奔赴延安。1938年,胡宏在陕北吴安堡青年集训班时参加革命工作,是个标准的三八式干部。建国后,胡宏曾任中共江宁县委第一任书记、徐州地委书记、扬州地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顾委主任等职,2007年2月17日在福州病逝后魂归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08.
故乡的竹     
正我的故乡川东大竹县因竹多而得名,家家户户庭院内外,到处都有苍劲挺拔、郁郁葱葱的竹林。一眼望过去,一簇簇,一丛丛,竹影重重叠叠,竹叶错落有致,风儿轻吹,摇曳出阵阵凉意,给人清新、幽美的感觉。记得我家后院就是一大片竹林,并成了我们的乐园。春天,茁壮的新竹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箭破云雨的昂然气慨。偶尔,还能发现幼竹竹节处没有消退的白霜,衬托着稚嫩的新绿,不由你不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夏  相似文献   
109.
初次见面我是四川宜宾高县罗场镇人,罗场镇也是著名的编剧、戏剧家、作家阳翰笙老先生的故乡。算起来,翰老还是我的舅舅。听说他小的时候,我母亲常背他。因此,1952年冬我因公去北京时,欲见翰老一面,一叙乡情和亲情。由于经常在报上见到翰老接见外宾的消息,我便去东四条文化部找他。门卫打电话给他的值勤室,  相似文献   
110.
国酒赋     
一月是故乡明,酒数贵州好。世间多佳酿,黔中醇独妙。稻粱炼精华,烈火熔脂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