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军队党的生活》2011,(4):87-87
“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作自由人……”这首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军歌,堪称中国抗日救亡第一歌。  相似文献   
132.
蒋志平,是江苏省涟水籍旅台老人,现年已97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豁达睿智、步履稳健。他一生孜孜追求教育救国、教育强国,86岁时,在他的家乡创办了炎黄职业技术学院,他毕生都在实践着“炎黄腾飞”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3.
向警予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新民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大后,在党中央机关做妇女工作。1928年牺牲,终年33岁。1936年,毛泽东评价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1911年,16岁的向警予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和蒋胜眉(丁玲之母)等七名女同学结拜,结拜时有如此誓词:“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4.
唐彭 《政府法制》2010,(14):14-15
1941年7月至9月,宋庆龄在香港倡议开展了"一碗饭运动"。此间香港各界热烈响应,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吃"爱国饭"、"救国饭",争相为资助抗战、救济同胞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5.
曲晓曦 《世纪桥》2012,(22):21-26
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日本侵略军的铁蹄无情践踏中华大地之时,中国的热血青年或毅然从军抗击日军入侵,或艰难探索救国之路,曾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的钟子云就是其中之一。在那段艰苦岁月里,钟子云同奋斗抗战第一线的抗联战士一样,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四处奔波、英勇奋斗,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抗战救国。  相似文献   
136.
魏邦良 《各界》2012,(12):29-32
许倬云在台湾大学读研究所的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李国钦奖学金,本可赴美留学,但出资人李国钦要求身心健全者才能获得这笔奖金。许倬云是残障人士,痛失奖学金。台大校长钱思亮为许倬云感到不平,请胡适出面募集奖金。胡适四次去纽约郊区拜访了华侨徐铭信先生。徐先生主张科学救国,不重视文科,但碍于胡适的情面,破例捐了1500块美金,且说好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137.
《学理论》2013,(35)
见义勇为和见危不救是一个法律道德化的典型"案例",它需要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历史传统,见危不救和见义勇为应当由公法进行调整,构成犯罪的见危不救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38.
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使见危不救立法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一个问题,对此,部分国家已经有了法律规定,但是,国外的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大,法律不能成为强制人们为善的工具。从刑法学的角度来讲,见危不救立法还混淆了道德义务与作为义务,而且,见危不救立法在司法实践中操作困难;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保障公民的见义勇为行为比进行见危不救立法更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因此,我国目前不适宜对见危不救立法。  相似文献   
139.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中共方面拍发过一份密电,向中共中央通告了他们的扣蒋行动,目的是希望作战勇猛的红军和势力强大的苏联能及时与西安方面配合行动。可是,几乎在中共收到张、杨密电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获悉了西安所发生的惊天大事变。消息的过早泄露使南京方面对西安事变提前有了防备,以至于张、杨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0.
正"新华通讯社",一个响亮而又引人注目的名字,其历史源渊与沿革、演变却鲜为人知。1931年11月至1937年1月,其名称为"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至1939年,其名称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1939年2月后,定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社"新华通讯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其前身"红色中华社",自1931年11月诞生,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使用的是红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