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2008年7月16日,是我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叶企孙先生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一生实践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对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培育科学技术人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2.
那海 《党史博采》2008,(5):15-18
<正>沈泽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党员之一,是五四运动影响下涌现出来的新文化战士。沈泽民(1900—1933),浙江桐乡人,名德济,字泽民,笔名明心、罗美、李清扬、成则人等。1916年至1919年期间就读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曾留学日本,后入苏联中山大学和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53.
道德法律化的目的是提升民众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就目前"见危不救"行为时有发生且常导致本可避免的灾难而言,道德的约束力已明显不足,以法律手段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十分必要."见危不救罪"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刑罚的反向激发功能采强化与弘扬道德,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这种法律规制要求明确"见危不救罪"的构成要件,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以防止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4.
康有为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后世学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选取其政治体制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变法目的、宪政精髓以及思想变化的分析和梳理,得出康氏君宪思想孕育、存在及变化的重要原因——中国国情。笔者希望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康有为的思想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5.
赵延凯 《法制博览》2015,(6):138+137
见危不救应否入罪,是一个典型的道德法律化问题。近年来,见危不救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我国道德风尚与社会风气,不仅关涉到道德危机,还触及到法律问题,把见危不救纳入刑法的调整范畴,是实属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目前,我国对于见危不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没有涉及见危不救的相关立法,但国外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已基本完善。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设立相关法律,增设"见危不救罪"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6.
吕平顺 《理论月刊》2003,(4):121-125
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全社会的人来维护.为了鼓励人们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伸出援助之手,解危扶困,建议进行见义勇为的立法.  相似文献   
157.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主张在中国统一国语思想的论述,从而得出蔡元培通过统一国语以达到挽救民族和国家危亡,实现国家统一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8.
陈英英 《台声》2002,(1):42-44
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日本侵华战争陷入困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也进入空前激烈与艰苦的时期,抗日将士需要精神支持。抗日前线急需物资支援。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号召下,全民族进入了全面抗战高潮。海内外爱国华人纷纷掀起了抗日救亡,实业救国,科学救国高潮。时值27岁的青年台胞陈维新先生怀着炽烈的爱国情愫毅然辞去马来西亚怡保市利群橡胶公司经理的职位回国投身实业救国的行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号召下,南洋华侨首…  相似文献   
159.
王照批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论”,一是对其文化观不以为然;二是嫌其夹有“共产思 想”;三是与其“教育救国”主张不合。王、梁二人的分歧,反映了改良主义内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0.
上个世纪初,长沙开办了一所明德学校,校长叫胡元俊。胡校长主张教育救国,故请著名革命党人黄兴来校任教。胡元倓先生对黄兴说过这样一段话:“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这位胡校长把教育视为用热血来磨砺的事业,而且比流血的革命更难,此乃振聋发聩之论,令世人憬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