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马莉亚 《世纪桥》2012,(4):18-21
周保中是东北抗Et联军的创始人之一。在二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有十余年是在东北抗日战场度过的,其中,他打入东北抗日义勇军——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中工作,便是其投身东北抗日斗争的一段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272.
李愚 《中国减灾》2011,(4X):45-45
<正>有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惊慌失措地在水里边挣扎边大喊"救命"。拿破仑恰好从这里经过,他没有命令卫兵下水救人,而是果断地从贴身侍卫手里夺过一把枪,朝落水者附近区域连开数枪。奇迹发生了:听见枪响,落水者猛然一跃而起,迅速爬上岸。很显然,落水者并非没有能力自己爬上岸,只是他的自救意识暂时丧  相似文献   
273.
<正>政协工作的难点在基层,政协工作的活力在基层。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笔者来到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故里——南通市通州区,走访了一些政协基层组织,所见所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主战场上显身手清末民初,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远大志向,回到故乡南通创业,在他祖藉通州这片故土上垦牧、办学、兴业,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似文献   
274.
1936年6月30日《救国时报》发表《民族英雄杨靖宇》一文。文中说:"杨靖宇与赵尚志、王德泰等成为东北人民惟一有希望、有信仰的能有把握收复失地的民族英雄"、"杨司令是东北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  相似文献   
275.
虽然在国家立法层面并无鼓励奖赏见义勇为人的相关规定,但是见义勇为作为一种善行,一直广受推崇,地方性法规对于见义勇为的保护力度也远高出国家立法。本文从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评价、见危不救单独入罪造成法律中间形态的空缺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从几个方面对见危不救入罪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276.
山东一个叫王厚菊的妇女10年前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腿上长了一个一百多公斤重的黑色巨瘤,犹如一条巨蟒盘在腿上。由于无法行动,她只能终日坐在床上……2009年初,尹玲玲成为她的儿媳妇。王厚菊没有想到,儿媳的到来,自己的命运也发生了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277.
在我国古代的刑事司法制度中,未成年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优恤。这些优恤政策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而言是儒家"仁政"、"宽刑"的治国理念和"济贫救弱"、"矜老恤幼"的社会保障思想。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国家、社会、家族三方面协调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278.
钟振 《当代广西》2011,(14):28-29
【历史回眸】 共产党人的铿锵承诺 朱锡昂是广西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1887年4月朱锡昂出生于广西博白县一个教师家庭。他目睹清王朝的腐败,怀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理想,于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  相似文献   
279.
"教育救国"是近代中国特殊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青年毛泽东在救国理论与实践中都曾受到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但他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最终摆脱了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0.
肖瑶 《法制与社会》2010,(12):275-276
当下,“见危不救”的情况频频发生,强烈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国外立法都对“见危不救罪”做出了规定,我国尚无关于“见危不救罪”的规定,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评价。在人类道德逐渐缺失,社会正义冷漠麻木的情形下。关于‘见危不救”的道德谴责,屡屡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法律介入无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