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袁传宽 《人事天地》2007,(11):22-23,25
从上个世纪到如今,谁是最伟大的数学家?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冯·诺伊曼。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数学家,而且还是“计算机科学”、“数理经济学”的奠基人。这位学识渊博的绝顶天才去世时还不到54岁,可谓英年早逝,应了一句话:天才是从两头点燃的蜡烛,明亮,但不长久。  相似文献   
82.
《时事资料手册》2006,(4):91-93
6月3日,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完整证明了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在美国出版的《亚洲数学期刊》6月号以专刊的方式.刊载了朱熹平和曹怀东所作的长达300多页、题为《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的论文。丘成桐教授称这篇论文是最终解开庞加莱猜想的“封顶之作”。  相似文献   
83.
自立篇     
中国著名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范。  相似文献   
84.
温迪 《民主》2005,(6):23-25
万哲先,原籍湖北沔阳,1927年出生于山东淄川。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算学系。民进会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从事代数学、组合论研究,在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和编码学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解决了典型群的结构和自同构方面的一系列难题;证明了我国物资调拨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的解运输问题的图上作业法;研究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得到了系统的结果,并用它们构造了一些结合方案、PBIB设计、认证码和强正则图;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卷积码;证明了对称矩阵几何及厄米特矩阵几何的基本定理,是对华罗庚开创研究的矩阵几何的重要贡献。万哲先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5年获华罗庚数学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相似文献   
85.
中关村每到盛夏,82号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大概是1987年或1988年,我父亲让我去买西瓜,我骑上车,直奔“魏歪脖”的瓜棚子——毕竟他的瓜好。一看买的人不少,正要往里挤,忽然看到有两位熟悉的人物,也在挑西瓜,是数学家王元先生和他的太太,两位一边挑一边算价钱呢。  相似文献   
86.
邓笛 《当代党员》2007,(2):72-72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的67次方减去1,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这道数论的题目虽然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难度一点儿也不逊于后者。全世界的数学家曾做过种种尝试,都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87.
赢在星期天     
《新湘评论》2010,(13):30-30
100多年前,有一道数学难题难倒了全世界的数学家——2的67次方减去1是质数还是合数?这是一个数论的题目,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是破解它的难度却一点儿也不逊于后者。所有对此有兴趣的从事数论研究的数学家在作出种种尝试之后,全都无功而返。出人意料的是,  相似文献   
88.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存在着单项改革不够完善和多项改革不够配套等问题。以“和谐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需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八字方针,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即民主推荐干部、考试储备干部、考察选拔干部、定期任用干部、任期管理干部、民主监督干部。  相似文献   
89.
李辉 《政协天地》2009,(4):32-32
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用种地过度施肥来形象地解释这句话。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农民种地不施肥,亩产四五百斤。后来施化肥,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施过两三遍化肥后,田地的亩产就很难再提高上去了。而且,因为过度施肥,土壤板结,也不能种稻子了。所以他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作用。”  相似文献   
90.
王磊 《传承》2009,(19):36-38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曾经点评过很多数学大师,在谈到华罗庚时,他无比钦佩地说道:"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以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