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何坚方 《法治研究》2006,(10):29-32
原涉嫌持枪抢劫敲诈勒索的被告人陈信滔被关押近3年后,无罪释放,而原立功受奖的刑警队长和“受害人”被判处死刑,刑警大队长则被判处死缓,其他人也因妨碍司法公正被判有期徒刑。这就是公安部督办的“2·20枪案”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52.
黄麟渝 《公民导刊》2007,(11):48-49
“茶托儿”虽然都具有“诈骗”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客人和“茶托儿”在茶楼是属于消费。消费之后理应“埋单”,它的性质有别于“婚托儿”,用“诈骗”和“敲诈勒索”难以定罪。“茶托儿”狡猾地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本期“社会”,一位在执法第一线的公安民警述说了他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53.
关于敲诈勒索罪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敲诈勒索罪在侵犯财产犯罪中是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近年来有所增加。这不仅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人民群众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严重地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阻碍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正常发展,直接危害到社会的稳定。根据我国刑法对该罪的规定过于简约,以及为了服务司法实践并为今后立法提供参考,笔者拟对敲诈勒索罪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4.
“车辆碰瓷”行为由于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属于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在刑事法的视野下,“车辆碰瓷”行为作为当今新型犯罪现象,对其究竟应该如何定性,值得我们深究。根据“车辆碰瓷”行为手段方式与作案时空的特殊性,结合现有刑法理论中的罪数理论,“车辆碰瓷”行为应该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敲诈勒索罪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55.
独木 《政府法制》2014,(16):41-41
连日来,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刑警大队几中队认真研究多发性违法犯罪活动特点,加大侦查力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多日摸排蹲守,于2014年4月9日在兵站路某旅馆将专门盗窃机动车号牌敲诈勒索车丰的犯罪嫌疑人卫某某成功抓获。  相似文献   
56.
一、基本案情 陈某与张某系男女朋友关系,在二人交往期间。张某又与孙某多次发生性关系,并怀孕,后张某堕胎。陈某得知此事后对孙某一直怀恨在心。某日,陈某驾车载着张某途经某网吧时,发现孙某在网吧门口处.陈某遂叫来李某等人到该网吧将孙某挟至车上,  相似文献   
57.
<正>2004年12月2日中午1点左右,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案,在当地一个方圆30公里无人居住的泥巴山上发现一具男尸。接到报案后,刑警大队的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泥巴山,海拔2700多米,108国道穿山而过,连接着同属四川省雅安市的荥经、汉源两县,发现男尸的地点位于108国道旁,以此为中心方圆30公里之内属于无人居住区。  相似文献   
58.
清风 《廉政瞭望》2005,(5):20-23
被两个情人轮番敲诈勒索,一位曾经廉洁的土地局局长逐步滑向索贿的犯罪道路,在备受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中煎熬度日。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他向检察院投案自首,举报了情妇……  相似文献   
59.
2002年4月24日,全国首例体育彩票敲诈勒索案在河南省汝阳县告破,犯罪嫌疑人方鹏被汝阳县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批准逮捕。笔者在县看守所采访了犯罪嫌疑人方鹏及相关人员,揭开了这起因“红眼病”引发的大案。  相似文献   
60.
《北方法学》2018,(4):79-89
消费维权案件中引发理论和司法实务争议的主要是消费者巨额索赔以及通过媒体曝光手段进行维权索赔正当性的判断问题,应该从维权基础事实的客观性与正当性、维权目的、维权手段、维权诉求内容的正当性等四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认定。单纯的知假买假者索赔、借媒体曝光索赔或巨额索赔等行为均不足以成立敲诈勒索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