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丁媛 《奋斗》2012,(6):35-37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充分分析和论证了中华民族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针对当时文学艺术领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此次《讲话》是毛泽东在海纳中外古今文艺思想的基础上,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所完成的一次文艺思想上的“综合”。《讲话》所确立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为今后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平稳、健康、有序前进明确了方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华民族的文艺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3.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英勇坚定的民主战士。生于湖北浠水县的一个书香家庭。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22年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闻一多留起了一把胡子,并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胡子,以此铭志;1943年开始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这些重要的人生经历,使闻一多的文艺思想一变再变,展现出他从学者转变为战士的思想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44.
佘爱春 《理论月刊》2010,(8):128-130
《人在旅途》和《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是众多周作人研究成果中值得注意的两本专著。前者主要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将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周作人自身思想发展的坐标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只是假借传统的思想形式,表述的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后者从"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出发,采用西方现代语言学中词源学的研究手法,把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放在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是古老的,中国式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45.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对文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创造性,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奋斗》2014,(11):14-15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艺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把握两个《讲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时代内涵,指导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吴盛杰 《学理论》2014,(6):33-34
毛泽东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而文学艺术作为这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毛泽东的重视,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动的各种针对文艺的运动都体现着毛泽东的这种重视,从中也可以分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容和特征。列宁斯大林主义是这个思想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8.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文学艺术思想的探讨、研究和建设。他富有文采,在诗词、书法等文艺领域独树一帜而占有一席之地。他文艺思想的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从现实需要和民族特点出发,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本文试从统一性原理来看毛泽东文艺思想理论的讲话、论述、批语等,以此来归纳其文艺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49.
正林默涵1913年1月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8年初中毕业后,负笈求学福州、厦门,接受进步思想,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辗转于报界,在上海参加"左联"。1938年到延安,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和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一起编辑中共中央新创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编发了毛泽东那篇著名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新民  相似文献   
5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不是一般的文艺学著作,它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当时党的整风文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