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205篇
中国政治   106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就算是整风     
余亮 《新民周刊》2012,(5):42-43
何止韩寒,即便是知识界的一些明星教授,成天也只能在民主、自由、权利、国家等几个词之间倒来倒去,加上一些煽情的话就能哗众取宠。这样的文风大行其道,许多以学识和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好文章反而得不到彰显,整个社会弥漫反智气氛,不学无术、盲目崇拜的粉丝文化一枝独大。  相似文献   
92.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山 《党建》2011,(9):4-6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在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国情调研、挂职锻炼,开展整治低俗之风、虚假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今年春节期间,中宣部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93.
蔡栋 《学习导报》2013,(10):30-30
《新湘评论》自改版来,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一直在加强可读性上下功夫。一本杂志,一本党刊,只有贴近读者,不断推出精品,文风生动活泼,才能真正吸引人。2013年第5期,《新湘评论》在“湘江论坛”就文风、学风、会风发了3篇文章,这套组合拳打得很漂亮。  相似文献   
94.
刘玉成 《求是》2013,(5):33-34
毋庸讳言,文风问题现在成了一个大问题,干部群众意见不小、反映强烈。文风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套话多。不管目的、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不问效果,言必讲同样的话,套话成了讲话、文章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媒体最近公开征集群众最反感的官话套话,"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
正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时改题为《整顿党的作风》)。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演说。4月3日,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6月8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全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96.
桑林峰 《学习导报》2013,(17):46-46
近期,关于“稿来稿去”的话题引起干部群众广泛热议。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稿来稿去”在一定程度上搞坏了文风。  相似文献   
97.
卢平 《前进》2014,(9):47-48
<正>从《正道直行》、《民贵泰山》到新作《闲来笔潭》,退休后的吴官正同志笔耕不辍,遇事从容应对,睹微知著,不断地感悟人生,指引后人。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闲来笔潭》就是一部极具特色的领导人著作,文风朴实、感人肺腑,通篇浸透了一个"真"字。阅读此书,心灵得到洗涤,确如同在和高尚的人对话一般,也感觉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闲来笔潭》共分5个部分,有作者成长的艰辛,有  相似文献   
98.
边群 《理论视野》2013,(4):79-79
《光明日报》2013年4月2日刊登冯秋婷执笔的文章指出,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托中国社科院专门就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10000人的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反映出不少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在回答是否敢讲真话、实话这个问题时,问卷调查显示有44.5%的人选择"看领导脸色  相似文献   
99.
100.
群众观是贯穿于毛泽东讲话、写文章的灵魂。毛泽东的文风产生于中华民族救亡复兴的历史主题、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洗礼、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以群众愿意看为标准,是毛泽东文风的鲜明特色,让群众看得懂,让群众喜欢看,让群众看到实际的利益和希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树立良好文风:自觉培养群众观点、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善于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