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5月7日晚8时10分,20岁的胡斌驾驶一辆三菱跑车在杭州市文二西路上狂飙,将正在斑马线上行走的谭卓撞飞至30多米外。25岁的  相似文献   
22.
王涵 《小康》2009,(6):82-82
杭州飙车案中,年轻的谭卓在斑马线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可逆向行驶的肇事者却说是谭卓自己往车上撞,被愤怒的目击者打了两个耳光。他的朋友赶到现场后,说笑打闹,调笑带来的女  相似文献   
23.
2009年,杭州曾在全国率先设立"爱心斑马线",时过4年,这一创举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难道行人过街不再需要"爱心让行"了吗?记者调查发现,"爱心斑马线"退位的背后,恰恰是另一条"法治斑马线"的确立,耐人寻味。杭州"爱心斑马线"诞生于2009年5月。当时杭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5·7飙车案",受害人在斑马线上被疾驰而过的改装车撞死。惨剧过后,当地联合多个部门在市区相关路段设立起8条"爱心斑马线",意在提醒车辆在斑马线前要礼让行人。  相似文献   
24.
潘勤 《江淮法治》2013,(10):6-13
一则"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的网帖,冠之以"中国式过马路"的名头,先红透网上,继而引发普遍共鸣,成为大江南北的热议话题。毋庸置疑,"中国式过马路"早就成了大多数国人的习惯,即便是在提倡等车排队、扶梯右行的今天,视红灯、斑马线如无物的陋习,在国人身上仍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25.
法律是一种众人之事,你遵守法律并不代表你能安全,还需要别人遵守法律。一个懂法的人不仅是自己守法,更要看到对方违法的可能以及对方违法对自己的冲击。下面,我们试着从利益维度分析走在斑马线上是否安全并剖析在司机中流传的所谓"撞伤不如撞死"的说法为什么是一种对法律的误读。走在斑马线上是安全的?斑马线,由多条平行白色实线组成,因类似于斑马的条纹,故而被称为斑马线。  相似文献   
26.
法眼看天下     
《政府法制》2011,(11):20-21
北京:十种交通陋习纳入日常监管2月19日,北京启动了为期5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同时公布了"十大交通陋习":1.强行超车、随意并线;2.加塞抢行;3.不礼让斑马线;4.开车打手机;5.不系安全带;6.乱鸣笛;7.随意向车外抛撒物品;8.发生轻微事故纠缠不挪车;9.非机动车闯灯越线;10.  相似文献   
27.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近年来有关斑马线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探讨和分析斑马线路权"冲突"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化解"冲突"、构建和谐交通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8.
互动平台     
<正>创意斑马线应规范编辑同志:你好,关于贵刊第17期的独家策划稿中的斑马线问题,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说,斑马线作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一种特殊的公共交通设施,就其使用属性而言,其基本要求应是  相似文献   
29.
现有斑马线设计存在警示滞后、作用力低、时效性差、持续性低等问题。为了让行人过街时尽早注意到红绿灯,在走上斑马线前做出行为决策,从而降低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的频率,达到使行人安全过街并提高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效率目的,应对斑马线设计进行改进。新型LED电子斑马线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将LED灯具安装于首尾两条斑马线边缘及其余每条斑马线长度方向的两端,LED灯显示的颜色与红绿灯颜色保持一致,当红绿灯变成绿灯时,LED灯也是显示为绿色,提示行人可以通过斑马线过马路,当红绿灯变成红色时,LED灯转变为红色,警示行人不可以通过斑马线。通过Vissim仿真模拟进行论证,其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时也能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30.
<正>缘起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最早始于2012年的10月,一位网民在微博上将长期以来"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现象,总结为"中国式过马路"。微博同时还配发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过马路的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还有卖水果的三轮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