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380篇
中国政治   294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3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51.
本文侧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四次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时代 ,是从“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阶段 ,是从“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飞跃 ;江泽民时期 ,是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的与时俱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十六届中央领导集体 ,正在开始由“实际能力”到“理论能力”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2.
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文明。为了创建文明的制度,当下中国需要新的转型,需要开创制度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多党合作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新的转型决定多党合作新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3.
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既是需要坚持发扬的,更是要创新其时代内涵,我们要在针对新的实际,特别是在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关节点上把握好、发挥好,自觉而坚定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  相似文献   
154.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又一大考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提了出来,反映出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55.
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建史上的两次飞跃,它们是中国社会两次伟大转型在党的建设史上的体现。延安整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质、内容、作用、辩证本性和党建上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6.
常华 《湘潮》2015,(3):57-59
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既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内在要求,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志士仁人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蔡和森是建党初期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实践家,"在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7.
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进行独特的理论创造,以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称之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58.
我国农业走向市场,不仅要求人们有全新的发展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迫切需要进行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的重塑与构造。在这些方面,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9.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相应地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经济那种优越的信息机制和强大的动力机制,使得经济系统效率低下,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发起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实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政府能否实现从过去的无限、低效政府向有限、高效政府转变是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好的市场经济”能不能最终确立的关键。为此,政府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增强自身改革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新的法律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0.
程宝辉 《求知》2004,(11):32-3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的多样化。在这种深刻变化下,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又一大考验。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