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87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孝道发挥社会作用的根本,在于其所蕴含的伦理价值观念。报本反始的生命本源意识、仁民爱物的推恩意识以及继志显亲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孝道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新时代,应当将传统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努力发挥孝道伦理价值观在族群认同、社会和谐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积极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22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周边外交格局得到了重塑,区域国别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中国的缅甸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国外,缅甸研究是亚洲研究的一部分,一些学者将缅甸研究的概念和模型扩展开来,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本文在全球视域下,以族群冲突与国家建构为逻辑主线,以不同时期国际缅甸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为文本案例,尝试建构缅甸研究之历史进程,剖析不同思潮、理论和方法之短长,透视国际性与本土化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相互影响和能动作用.当前缅甸研究还存在精细化的空间,应以问题为导向,更加全面客观、具体深入.  相似文献   
223.
224.
中国境内德昂族主要有布雷、汝买、梁三个支系。以往德昂族研究主要以布雷支系为主体研究对象,而其中偏居国境线一隅的点状散布居住的汝买人由于浸没于傣族、景颇族之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熟知。以语言为核心对汝买支系族群语言关系与语言自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下境内濒危小语言现实社会处境、命运和语言归属问题,而且也是对濒危小语言活态的有利保护。  相似文献   
225.
226.
族群认同之于客籍学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也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必然要求。从客家研究肇端,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客家族群的建立和认同依赖客籍学者,客家族群认同的书写演绎和领域拓展,巩固和提升了客家学学者的学术地位。客籍身份的功利应该超越地方记忆和族群认同的契约,才能呈现出非契约性的一面。剥除客家村落聚居的村落单位机制和族群认同的学术藩篱,客家研究方能出现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27.
迟燕琼 《思想战线》2012,38(5):133-134
一、慕善村花腰彝艺术传承的概况慕善村是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辖区内一个他称"花腰彝"、自称"尼苏"的彝族支系聚居村落。全村现有251户,共901人,85%的村民是花腰彝。慕善村是具有相对"完整"人文世界的少数族群社区,大多数花腰彝的文化艺术传统至今仍存活于村落成员的日常生活中。除了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需在特定时间才能看到外,诸如地方传说、传统民居、剪纸刺绣、民间歌舞等几乎随时随处可闻可见。2003年该村成立了"花腰彝文化艺术传承班",主动在本  相似文献   
228.
族群(ethnic group)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通常以共同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来界定,而民族(nation)是一个人为建构的政治法律共同体,通常以主权国家和公民身份来界定,族群构成民族的一个文化单元,而民族是一个或多个族群在政治上的联合。中华民族建立在大清所遗留的多元文化与族群关系之上,自始就呈现出文化与族群上的多元性,其一体性是在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与自由且平等的公民身份的实现中逐步实现的,从而构成一个整合起来的政治法律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所谓民族国家,实即国民国家,一个经由宪法而组织起来的公民联合体。中国认同,即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也因此必然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认同,一种宪法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29.
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敕木山区惠明寺等“六保”畲族村落社区汤夫人信仰为田野案例,从文化适应与族群互动的视角,着重阐释了“六保”畲民是如何通过对汉文化采借和再编码的方式建构起族群内部的汤夫人信仰体系的,以及该信仰体系的社区功能意义。从而为深入解读浙南畲族文化特质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变迂规律,提供一种分析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30.
清代以来马来亚华人社群的地缘会馆,会供奉原乡信仰的神祇,祈求神明保佑,为乡民提供精神寄托。当中普遍受欢迎的就是对"义神"关帝的信仰崇拜。现存两家吉隆坡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以客家人为主的吉隆坡惠州会馆与和以广府人为主的广肇会馆,每年的关帝诞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两所会馆对关帝信仰的坚持,既表示了对中华民族"仁义忠孝"精神的推崇,也是对中华原乡信仰和文化故国的一种怀念。两所会馆关帝诞仪式内容大同小异,但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祭祀礼仪,这些相异的内容,源自各自方言族群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各方言群认同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