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无线通讯网络中信号品质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下情上报和上令下达的准确性和通畅性。确定无线通讯质量除了收发信机的性能外天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整个无线通讯网络工程中天馈系统一直占有相当比例的预算。从天线理论上讲当A电台系统(输出功率25W)所配用天线增益比B电台系统高3dB 其实际发射效果与B电台系统功率输出50W时相同,也就是说天线增益增加3dB 相当于电台输出功率增加一倍,而且由于在信号接收上同样有信号放大的作用所以实际接收时使用增益比较高的天线对信号接收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82.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不久前,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一次缴获敌人两部电台和电讯人员,为建立无线电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3.
战友李白     
周维 《党史文苑》2011,(15):4-7
长征时,我在红五军团无线电分队当队长,我们队的政委是李白同志。电台,是全军团的耳目,是与总部联络的主要通信工具。没有它,部队的千军万马就成了瞎子聋子,因此,那时我们都抱定一个信念:"电台重于生命!"李白同志更是时常以此来鼓励大家任劳任怨,克服困难,完成好通信联络任务。每次行军,不论是高山大  相似文献   
84.
展品主要由古董级的晶体管收音机与古董级的"无线电"组成,不同的年龄段的观众,都可以根据童年记忆,在不同年份的展品前找到偶像,"30后"与"40后"的,喜欢在四五十年代的展品前絮语,那些大都是德国货和美国货,妙的是至今它们还能发出醇厚的音响;"50后"与"60后"则流连在五六十年代的国产展品前,"熊猫牌"、"红灯牌"、...  相似文献   
85.
<正>1958年,一部反映我党地下工作题材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曾风靡一时,蛋糕里夹电报底稿、火柴盒里藏电报密码、店铺楼上发电报、李侠在最后被捕前仍坚持发报等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前,记者联系到"李侠"原型李白烈士的儿子李恒胜和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的研究人员,他们的介绍,还原了李白十几年来地下电台工作的惊险过程。  相似文献   
86.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在龙冈缴获国民党第十八师一部无线电台,同时俘获十多名电务人员,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讯事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战士们看到电台很稀奇,一些新战士用脚去踢,结果把发报机踢坏了,收报机则无损,实际只缴到半部电台。朱总司令得悉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这几个战士,下令各部队今后凡缴获电台和贵重物品,一律不许乱动,妥为上交。  相似文献   
87.
余玮 《党史纵览》2011,(5):37-41
鲁迅,中国的文化巨人,有"民族魂"之誉,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更是广为人知。然而,在儿子周海婴的心目中,父亲鲁迅并不"横眉冷对",而是那么的慈爱。周海婴面容清癯,两鬓微斑,颧骨凸出,特别是那嫡传的"周氏"之眉浓且黑,颇有其父神韵。他一出生就注定要因为父亲而受人关注。然而,周海婴一直试图走出自己的路,不希望被父辈的光环照射,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做着远离文学的工作,周海婴说:"别人就把我放在一个框  相似文献   
88.
陈安  庄春贤 《湘潮》2011,(10):4-5
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无线电通讯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成为战争指挥、工作部署最便捷有力的工具。在红军时期,无线电通讯立下了汗马功劳,屡建奇功。毛泽东称之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里讲述的是毛泽东和无线电台的一些珍闻佚事。  相似文献   
89.
毛剑杰 《同舟共进》2012,(10):51-54
1949年2月25日凌晨,停泊于吴淞口的国民党军“重庆”号巡洋舰上,眭世达等20名水兵趁着黝黑的夜色,秘密聚集于281号雷达室中。1时30分,水兵陈洪源、武定国、刘忠等人起身,隐人铁门外的黑暗中。水兵王洛则摸进配电房切断了无线电、电话电源。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介绍了数字集群标准之一——TETRAPOL系统,并主要对其提供的服务和使用的技术做了简要的说明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