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88篇
中国共产党   326篇
中国政治   465篇
政治理论   109篇
综合类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民众政治热情:2038年悬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远夫 《小康》2004,(11):48-49
部分公众对政治和改革缺乏热情、不"感冒",或许都不用什么数据来 证明,在日常生活中就可直接感受到此类普遍的心理氛围,而这将使得改 革失去前行的冲动。因此有关学者认为,当务之急应是切切实实地落实包 括参与国家管理在内的公民权利。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人们自然会逐渐明 白自身政治利益所在,从而生发应有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992.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指共产党人在追求、观念、能力、奉献、本色等方面的模范行为,是与此相应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进取精神。党员教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必须在岗位上、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教师,要保持先进性,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到领先一步。  相似文献   
993.
马睿 《思想战线》2004,30(6):108-111
具有特定含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文知识对“消费时代”的一种文化阐释 ,但当前出现在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其特殊性 ,它由“消费时代”尚未全面来临和消费主义已经形成这两个部分构成。对“消费时代”这一议题的抽象化 ,掩盖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感受差异性 ,因此应当反省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和当前学术话语的生产机制 ,以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时代”与当下中国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4.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村落的解体,农村人口的流出,以及外来人口的迁入等原因,不断造成传统的村庄共同体意识的解体。但是,村民间互动模式的改变,以及村落传统规范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认同感和新的村落文化,从而使村庄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社区形态。而女性村民在塑造村落文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农民日常生活中具有讲理、人情、现实互惠、守法和依境变通、折中求和的行为原则,它们在农民的现实生活中具有合理性,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要求建设小康社会以农民生活为本,各项工作必须体现党的宗旨;要求我们的理论既要创新又要贴近生活,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要求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政策力求合理、公正、统一,防止政策上的失误;要求干部办事公平,与农民互惠交往,促进于部队伍的廉政建设;要求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厦门的情调     
丹娅 《文明大观》2003,(1):40-41
这几年,一说到“诗意”,全中国的文化人几乎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海德格尔,想到他那句名言:“人诗意地居住”,是最好拿来做日常生活的广告的。所有被这诗句标签上的生活,都让人觉得富有情调,都可让人在脑海中幻化如海市蜃楼。厦门人虽然整日被那蓝莹莹的海水围绕着,但却看不到什么海市蜃楼;海德格尔为何许人也,更是一  相似文献   
997.
裕华区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全区18个党(工)委搭建了77个微信群、37个微信公众号,网络学习覆盖党员9400多名,推动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覆盖。内容有趣,每日推送。设置多个版块,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每日定时推送,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目前已推送1000余篇文章,阅读量逾万次。  相似文献   
998.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零工经济的兴起已然成为时下就业领域最热门的现象之一。其中,以日常生活服务为导向的基础性零工经济得以盛行离不开以下因素:社会的泛消费化意识形态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成了消费形式与内容的变迁,从而为基础性零工经济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基础性零工经济所秉持的去技能的劳动形式与劳动内容,则满足了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本质需求,使得扩张所需的大量劳动力涌入成为可能;零工经济所特有的算法加持下的劳动控制,则实现了平台从信息中介向零工经济再组织者的转变,推动了整个社会都投入到零工经济的维系之中。尽管零工经济的兴起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必然,但是其带来的劳动不稳定性问题依旧值得全社会深思。  相似文献   
999.
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段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以人为本,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范职工的日常生活和作业行为,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稳定有序的安全生产氛围,展示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一是在不断加强对职工的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青藏铁路精神教育,形成“团结、务实、创业、争先”的企业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全段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使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1000.
生存政治、生活政治两个概念分别代表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生存政治阶段的主题是满足基本生存,生活政治阶段的主题是追寻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用生存政治、生活政治概念考察我国乡村社会变迁,发现当下乡村正处于从生存政治到生活政治的过渡期。从日常生活视阈来看,我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乃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农业起步阶段,都维持着一种生存政治的状态,相应的治理也以维持生存为导向。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才使农民基本摆脱生存政治状态并开始向生活政治状态过渡。转向生活政治的乡村治理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供多元的社会参与方式、生活方式选择,促使治理方式由宏观的事本主义向微观的、以服务为主的人本主义转型,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提供更多价值观念、情感链接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