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3月1日上市的日本右翼媒体《诸君》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十分抢眼的红字标题—“抵制北京奥运会”。放出如此狂言的是日本右翼政客、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与一些日本右翼分子一样,中川最近也有点儿坐立不安,不断地跳出来惹事生非。  相似文献   
22.
吴限 《新视野》2012,(3):125-128
日本右翼问题不是战后乃至现当代的问题。近代以降,日本右翼就已然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并对政府的外交决策、国家战略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早期右翼的诸像在1881年"玄洋社"成立之前,即已初露端倪,并以此为界,呈现出武装叛乱、投机"自由民权"运动及"国权主义"扩张的三阶段活动轨迹。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下野的"外征派"是其谱系的源头;以福冈为中心的不平氏族和没落武士集团是其基本的组织构成;日本传统文化中"神国观"、"日本主义"、"天皇观"是其思想的核心构造;皇权与国权的双重影响则构成其基本的行动范式,也是其对外扩张的动力。  相似文献   
23.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0):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4.
如果让国人投票选出去年最为重要的国际事件,钓鱼岛问题恐将毫无悬念拔得头筹。的确,由日本右翼政客挑起的“购岛闹剧”而迅速激化的钓鱼岛问题引爆了长期积压在国人心头的愤怒。记得那个时刻,“钓鱼岛是中国的”的横幅在许多城市的车站、码头随处可见。尽管中国政府与人民在此问题上反应强烈、立场坚定,日本政府却仍然一意孤行,不断将中日关系推至近年来的冰点。  相似文献   
25.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26.
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交相侵略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作为侵华的主力军,通过在华设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其侵略战争提供全方位服务。满铁的相关资料对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作为大型系列档案史料集的《满铁档案资料》的编纂,有其自身的编纂规律和原则,而满铁的相关研究则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化和粉饰其侵略战争的宣传。  相似文献   
27.
<正>日本国内一些人只看到两国的利益冲突,而无视中日两国合作共赢的成果及前景。希望日方不要误判形势,及时改弦更张,维护中日关系大局近日,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保守派政要不断炒作"钓鱼岛问题"事出有因。近年来,日本在涉及主权的  相似文献   
28.
正问:编辑同志,您好。国际上一提起右翼,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日本右翼日本右翼分子不时地发表反华言论,让很多国人恨之入骨。能否请您盘点一下日本右翼分子叫嚣哪些反华言论?黑龙江读者:高孙扬高孙扬同志,您好!日本的右翼是从明治时期发展起来的,以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节点,大概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  相似文献   
2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文人中不断有人打着"学术"的幌子从事抹杀南京大屠杀的活动,并逐渐形成了在日本颇有影响的南京大屠杀"虚构派".伴随着冷战后日本社会的整体右倾化,"虚构派"的这种活动更加猖獗,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因此,有必要对日本右翼分子为抹杀南京大屠杀所采用的手段和伎俩进行系统研究,以便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30.
以日本神道教靖国神社祭祀为特征的日本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历史虚构为特征的朝鲜半岛极端民族主义,都是东亚地区在全面现代化、重构永久和平体系过程中的逆流。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可跨越,它们都会在今后的东亚国际秩序中继续恶化,但必然会遭遇更强大的大国力量和国际和平体系的遏制,从而走向衰落。因此,它本质上没有前途,而更健康更理性的东亚国际体系,将会在亚洲数千年和平友好交往和文明互动的历史遗产基础上,由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世界其它大国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