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希望以此实现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益。但在司法实践中,举证时限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后伤残等级和休息、护理、营养时限的法医学鉴定,以及颈部损伤、原有疾患与后遗症之间因果关系法医学鉴定的原则与方法。方法收集64例颈椎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案例,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交警部门反馈的涉及伤病关系案件的处理结果,了解案件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认可程度。结果随着对颈椎损伤后伤残评定案件中原发病的认识逐渐增加,相应颈椎损伤涉及伤病关系鉴定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在受理的颈椎损伤伤病关系案件中,均按照伤病关系理论进行鉴定,案件处理机关(交通警察)以及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各种颈椎损伤进行伤残等级和“三期”鉴定的案例,由于损伤机制不同,自身原有颈椎健康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鉴定中应考虑原有疾病对伤残等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3.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在举证时限上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并于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顺应了国际潮流,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在我国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实现了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转变。但它在举证时限制度的设计上,仍然存在对一审举证时限的终点、关于举证期限的长短、对当事人约定举证时限与法院指定举证时限的关系、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应否另定举证期限等有待明确的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4.
唾液与血液中海洛因代谢物的检测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唾液与血液中海洛因代谢物吗啡和O6-单乙酰吗啡的检测时限,为实际检测时选择样本采集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实验大耳白兔分为3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浓度为2.6mg/m L的海洛因溶液,给药量分别为0.5m L,1m L,2m L。给药后于0.5~48h期间采集静脉血液;给药后于3~48h采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各组不同种类样本中的海洛因代谢产物吗啡和O6-单乙酰吗啡。结果 1O6-单乙酰吗啡在血液中的检测时间为6h(给药量2.6mg和5.2mg)和1.5 h(给药量1.3mg),9h后已检测不到;而唾液样本在24h时虽下降明显,但3种给药剂量下均仍可检出,至48h时均不能检出;2吗啡在血液和唾液中不能检出的时间分别为24h和48h。结论血液中O6-单乙酰吗啡和吗啡的检测时限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而在唾液的检测时限均明显比在血液中更长久。该结果可作为实际检测时根据样本种类和选择采集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5.
论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创造性地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 ,使我国民事诉讼向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并重的格局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由于该制度自身存在较多缺陷 ,且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 ,因此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 ,一方面就制度本身而言 ,应该在举证期限临界点的确定、延期举证的限制、管辖权异议案件举证期限的计算和举证期限届满前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的举证期限的确定方面进行完善 ;另一方面应从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保障当事人举证能力和加强法官释明权四个方面完善举证时限制度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6.
证据失权制度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宥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自身局限 ,无法解决举证时限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应建立多元化的救济体系 ,确保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7.
周宇君 《证据科学》1998,5(3):132-134
损伤鉴定时间是指在法医临床实践对某一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价的最佳时间点.是以临床医学对损伤的自然转归及临床治愈所需时程的认识为基础,结合法医临床检案经验与统计分析而形成的,关于某类损伤形成较为固定的形态所需时间的经验性判断.  相似文献   
198.
《政法学刊》2018,(1):88-98
新司改下,利用审前程序分流案件并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是应对案多人少的有利举措,但这有待于激活新举证时限制度。通过实例检视,司法解释确立的新举证时限制度已名存实亡。最高院规避司法责任的利己需求和顾虑是多余的,法官依法适用证据失权并不构成错案。为了实现集中审理,德、日、美皆将诉讼迟延作为适用证据失权的考量因素,通过增加证据失权的适用空间来践行适时提出主义,从而确保举证时限的震慑力。矫正并激活新举证时限制度应将诉讼迟延纳入证据失权的考量范围并细化罚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9.
民事举证期限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在诉讼进行中,当事人随时都有权提出新证据。这种随时提出证据的方式与我国诉讼证据理论的实事求是原则相吻合,与我国民事诉讼追求客观真实的目的相一致。但是,为了对新证据履行质证程序而再次开庭或多次开庭,重复诉讼程序,拖延诉讼;甚至有的当事人搞突然袭击,设法拖延诉讼,致使提高诉讼成本,降低诉讼效率,并有损法院裁判的稳定性。为此有必要总结借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有关规定,建立举证期限制度。  相似文献   
200.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 ,赋予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新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举证时限制度的法律价值、局限性和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