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84篇
世界政治   1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269篇
中国共产党   595篇
中国政治   1178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趣话春节     
周梁 《海南人大》2007,(3):80-80
“春节”的由来春节原名“元旦”,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的标志。“春节”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意思。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872.
向荣 《两岸关系》2006,(3):67-68
春节前夕.长阳振豪扶贫助学促进会为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120名贫困学生每人捐赠了一件御寒的新棉衣。这些棉衣是由促进会在台商中募集善款、在深圳订做的。当同学们拿着这些充满爱心的新棉袄时.心中都涌动着阵阵暖流。  相似文献   
873.
多年来,有关专家对云南水族文化习俗进行过大量研究,可是费尽心机,终未亲耳听到水族语言,于是人们不免叹息,云南水族语言消失了。今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富源县一个小村庄仍然保留着水族语言,于是笔者走进这个水家小村寨。  相似文献   
874.
周林 《云南人大》2006,(2):47-47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相似文献   
875.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  相似文献   
876.
杨名 《小康》2006,(2):79-80
你还清楚地记得,去年的元旦、春节、中秋节、圣诞节……你在哪里、和哪些朋友一起欢声笑语么?是怎样特别的故事、插曲、笑声和心情令你在一年以后依旧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7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思想。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无论对发达地区还是对欠发达地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结合贵州发展实际加深理解,对贯彻科学发展观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是全国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贵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是…  相似文献   
878.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科学院就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在该院历史上恐怕是从来没有过的。发布这两个文件,一是因为科技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令人遗憾的现象",二是为了"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虽然在自然科学专业领域不敢多嘴,但是在涉及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还是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879.
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史无前例地安排了两个关注农民工问题的节目——舞蹈《进城》和由农民工子女表演的诗朗诵《心里话》。  相似文献   
88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激励下,腰包鼓了起来。富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更加渴求。2007年春节前夕,《半月谈》记者深入农村,发现农民的文化生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新需求,围绕着这些变化,农村也出现了专门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新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