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点景在园林中具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装饰等作用;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一)第宅园林的老庄思想;(二)皇家园林的皇权意识;(三)寺庙园林的佛教思想;并展现了文艺之美。  相似文献   
42.
《中国减灾》2005,(6):50-51
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厅盆地的喇家村原本只是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村落,随着这里不断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大量礼仪玉器,喇家村遗址逐渐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2000年,中国考古专家在喇家村遗址的发掘中有了惊人发现,一个尘封4000年的灾难现场重见天日,一连串的谜团等待考古专家去揭开……  相似文献   
43.
党家村位于陕西韩城东北9公里的地方。在去往党家村的路上,已是上午9点多,阳光正艳。行不远,忽然眼前一亮,鸡犬相鸣的地方,那就是党家村!最显眼的是村东南那个高37.5米的六角形楼阁式文峰塔,是党家村祈求文运兴盛所在。站在塬上,向下望去,只见党家村诗意地依偎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我们不禁感叹当年建村时选址的精明。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清一色的青砖瓦房,还有较为高大的祠堂、牌楼、宝塔点缀其间,景色秀丽,古风浓郁。从盘旋的小道下到沟底,便进入了党家村。也许是农忙,村里并不见很多人,只有一些老人和小孩子或在村头纳凉,或在村巷中玩耍。  相似文献   
44.
1937年春,我随胡琪三少将跨进了南京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门。不久,陈继承中将接替张治中担任了教育长职务,在当时这是军校一件大事,因为教育长是仅次于校长的职务。布达式后,大家议论纷纷:陈继承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还是日本士官学校与校长同学?是不是保定讲武堂出身?  相似文献   
45.
“幸福靠奋斗,勤劳能致富。书记带咱走,好日子有奔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听到乡亲们这样的说法,心里热乎乎的。我们要把党的好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基层,服务到群众。”驻村第一书记景永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扶贫先扶志2018年3月,六盘山林业局干部景永顺响应党的号召,到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景永顺实地走访,与村干部、村民沟通交流,寻求“扶贫必须先扶志”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46.
高峡醉景     
张建忠 《共产党人》2005,(14):43-43
  相似文献   
47.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G20杭州峰会的举办之年。服务保障G20峰会,是今年我区各项工作的圆心。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举全区之力快干、早干、大干,打起百分百的精神、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赢得百分百的成绩。深化"平安西湖"建设,以最扎实的举措筑牢安全防线,坚决打好安保维稳硬仗;严格按照"四最四满意"  相似文献   
48.
十堰市茅箭区康家村,地处秦巴山脉深处,全村共259户、675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06人,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7月,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入驻康家村,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任务,聚焦第一书记抓党建的主责主业,着力抓好康家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9.
茶地乡久泰村以钟姓为脉,它位于上杭县东南部,现有230户人家1100余人。自三五郎公在此地开基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主。在长期迁徙和民族融合之中,久泰村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民族身份属于“汉族”。1987年12月,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久泰村的“钟”姓与上杭的部分“蓝”姓和“雷”姓一起恢复畲族身份,从而开始“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50.
张静莉  钱海婷 《求索》2013,(3):243-245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华夏文化的珍贵遗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但究其根本,无不体现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即德目之"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中。从对中国传统家训内容的分析来看,它至始至终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仁爱、义利、礼信和智慧四个方面。尽管时代变迁,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家训,不仅不是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包袱,而是中国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同时,它对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