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论战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其中参杂了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综合而言,国际共运的论战传统及其带来的思维惯性、历史积怨与文化和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所处国际环境的现实差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定位、苏联大党大国主义与中国寻求平等地位的内在冲突以及领袖个性因素与同盟沟通机制的非制度性制约等是导致中苏论战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72.
桓王 《法制博览》2010,(11):76-77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相似文献   
73.
王寅 《慈善》2021,(1):26-30
重提20世纪初的科玄论战世人都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书,只有学中医的人才会去读,更有人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天书,有一个中文系的博士生就说过,"我什么类的书都看过,就是不敢看《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让我望而怯步了"。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专业医书,又何必用"黄帝"来命名呢?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名...  相似文献   
74.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现代艺术论战”,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徐复观和刘国松对现代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本质及艺术创新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术在绘画中的地位,绘画的功能,庄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及中国画现代化的路向等方面实有着诸多的精神共鸣,对这两个世代在社会转型期的美学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
浅析克里米亚入俄事件中的舆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马璐 《和平与发展》2014,(3):103-110
2014年3月,克里米亚议会宣布从乌克兰独立,加入俄罗斯联邦,这一举动遭到乌克兰美国及欧盟的强烈反对;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克里米亚公投无效;俄罗斯却态度强硬,宣布接纳克里米亚入俄。在这一事件中,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及欧盟多方角力,通过舆论相互指责、争取民心,上演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舆论战。分析这场舆论战的基本特点和成败得失,可以了解政治宣传在一场突发事件中能够发挥何等的威力和宣传效果,因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到1966年3月中共拒绝出席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和苏联之间逐渐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史称“十年论战”。  相似文献   
77.
中苏论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消极影响更大.对中共和中国来讲,中苏论战对中共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产生重要影响,加剧了中共的左倾错误和教条主义倾向,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进而恶化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7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贯穿于党的历史的一条主线。五四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三次较大规模的论战,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以此为指导分析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9.
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成 《湖湘论坛》2011,24(3):18-22,32
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思想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基本上都是从消极方面来判断这种影响的,缺乏全面、客观的态度。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影响,就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从"以俄为师"转向了"以苏为鉴",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80.
程哲  郭树勇 《前沿》2012,(7):24-27
自新中国成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便开始萌发,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实践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陷入低潮,究其原因,除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先天优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体系外,还缺乏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交往———对话与论战。当前,中国的崛起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参与对话与论战提供了客观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