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52篇
中国共产党   581篇
中国政治   564篇
政治理论   92篇
综合类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胡有林 《实践》2009,(5):40-40
良种补贴是一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大强农惠农政策,自2002年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新品种及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加快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优质、高产、高效、专用新品种推广,实现全区粮食连续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良种补贴力度,特别是今年,良种补贴实施办法又有了新的变化。这里就良种补贴政策及相关问题作如下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62.
《学理论》2017,(7)
以人与自然这一绿色关系为切入点,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存在非此即彼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政治共同体便成了人类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坚持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旨在建构一个生态的世界秩序:即一个由万物相互联系的由共同体组成的共同体,一个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形成为了共同福祉的整个宇宙意义上的共同体模式。  相似文献   
63.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传统节日体系,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哲学观、伦理观、审美观、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4.
刘文良 《前沿》2009,(11):118-122
人类的自然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考察和反思西方自然观念的发展旅程,探讨古希腊的"有机论"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现当代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和谐"论自然观的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突出特征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在人大工作中,关于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与支持的关系问题,有较多的争议,主要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寓监督于支持之中",一种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监督与支持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66.
柯坪县是位于新疆南疆地区的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地处戈壁荒漠,以传统农牧经济为主。该县属严重缺水地区,全县有百万多亩可开垦荒地,大多数地势平坦,土质优良,但因水资源缺乏,播种面积仅占可耕地的3%,这极大地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其农业区用水主要依靠2处泉水汇流。在民族人口分布上,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汉、柯尔克孜、回等民族交错聚居。  相似文献   
67.
有机食品在中国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包咏菲 《群众》2022,(13):30-31
<正>梅雨季节,闷热难耐,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年过八旬的农业专家赵亚夫依旧带领着团队在有机水稻田里忙碌。距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已过去一年多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成绩写在大地上”的亲切嘱咐始终在赵亚夫耳旁回荡。这一年多里,赵亚夫始终坚守“大地情怀”,奔忙在田间地头,不断充实完善“戴庄经验”,并不断放大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革命性与科学性两种属性。从逻辑上说,这两种属性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但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马克思、恩格斯就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过程:在早期,相对突出了革命性而弱化了科学性;在中期,相对强调了科学性而淡化了革命性;只是到了晚期,随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才在总体上实现了二者的均衡与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思想不是各种知识的折衷和杂糅,因而不能对其采取一种折衷主义的知性式的处理和看待方式。它的整个体系乃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即以现象学的方法反思性地把握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这也就是马克思在“终结”了以往的旧“哲学”之后建立起来的新的哲学形态。因此,马克思思想在总体上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其他学科。这既是由马克思思想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思想固有的批判立场所内在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