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930篇
中国共产党   244篇
中国政治   385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2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定期金给付判决是根据判决基准时判定的事实对未来预测而作出的给付判决,因而该判决可能与将来实际情势产生重大差异。对此,我国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可以“相应调整”和“作为新案受理”,但在制度设计上忽视了前诉与后诉之间的牵连关系,致使出现系列理论和实践难题。相应,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变更判决之诉这一特殊诉讼程序,来对原定期金给付判决进行修正,解除其部分或全部既判力,给予权利人以提出新主张的救济机会,追求实质公平。在此,可以借鉴域外相关立法,在既判力理论视角下构建我国变更判决之诉,为在情势变更情形下调整定期金给付金额提供程序保障,以实现定期金给付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92.
正在火车票实名制的总体管理体制下,南京铁路运输法院一审"不支持罗某退还补票款"的判决让人无法理解。至少,面对这样的判决,我们有三大问题迫切需要追问。一是罗某称自己所购火车票丢失,是否属实?如果罗某确实买过车票,其购票信息等是否有据可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罗某的诉求显然就非常合理,而法院"不支持退还补票款"的判决,则涉嫌支持铁路公司重复收取车费。  相似文献   
93.
蒋先华  邵萌 《人民司法》2012,(24):55-58
【裁判主旨】生效判决确认公司股东之间的出资比例发生增减变更,这一确认必须以一方给付并登记为前提和基础。故这一确认判决具有给付内容,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的条件。案号执行异议:(2011)云中法执异字第1号执行复议:(2011)粤高法执复字第82号  相似文献   
94.
案件在一波三折后终于以最公平公正的判决结果让她心头云开雾散  相似文献   
95.
新娘在婚礼当天死在婚纱摄影店的化妆间。事后,新娘的父母把婚纱摄影店的经营者和新郎告上了法庭索要死亡赔偿。新娘为什么会死亡?法院对新娘父母的起诉又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相似文献   
96.
王秋实 《政府法制》2012,(23):20-20
为了落户北京,外地女子王某与精神病人小张登记结婚,被小张监护人发现,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婚姻无效。6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婚姻无效。  相似文献   
97.
薛潮平 《证据科学》2012,20(2):204-215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首次引入的旨在抑制刑讯逼供、促进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具有宣示性的正面进步意义。然而这一立法亮点降生在我国特定的司法体制体中,无论是法律语言的内涵还是法律原则与规则的创制方面,与国际法、外国法视野中的"不自证其罪"尚存在诸多差异;同时,规范所凸显的价值与国内程序法、实体法、证据法形成的紧张关系,将不断拷问未来法律实施的效能。制度中的盲点只有借助于立法完善、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冲突解决机制的有效介入与解构,亮点才能闪烁出理性的光茫。  相似文献   
98.
张燕 《法制与社会》2012,(27):269-270
虚假有罪供述现象从根本上说就是冤假错案发生的导火索,广泛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中,极大的危害着诉讼的公正.本文从讯问环节入手抓住无辜者虚假有罪供述这一表象,透视其构成要素,挖掘其深层形成原因,以期找出讯问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99.
李清河 《江淮法治》2012,(14):35-35
未婚先育和他人非婚生子,事后却不愿对孩子尽抚养义务,日前,淮北市杜集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抚养纠纷案件.依法判决孩子的生父楚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700元。  相似文献   
100.
叶竹盛 《南风窗》2012,(25):24-25
对于权威尚未完全建立的中国司法来说,如何从公众舆论中获取力量,又如何避免迷失在扑朔迷离的"民意"中,这显然是演好司法与舆论这出对角戏的关键所在。在不久前,浙江温岭警方通报,激起强烈民愤的虐童教师颜艳红不构成犯罪,改处行政拘留15天。这一结果令诸多网友很失望,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尤其是法律专业人士,认为这是"法治精神"的胜利。近年来,导致公众舆论与司法判决出现紧张关系的案例不在少数。类似案例的出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