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6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687篇
中国政治   370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邵烽 《亚非纵横》2007,(1):43-48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自2002年10月爆发以来,迄今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六方会谈的复会,目前很可能将进入第四个阶段。文章梳理了朝核问题的由来和最新发展,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了朝核问题发展的四种前景。最后,文章对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朝核问题的战略态势以及中国应对各种情况的多手准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朝鲜决定设立新义州特区,在特区内实行比罗津一先锋更加开放的政策,这将首先对延边对朝边境贸易直接产生影响,更多的进出口货物将走丹东一新义州路线;新义州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从而直接影响延边以及罗津一先锋的外资引进。从长远看,新义州特区的设立将使朝鲜经济环境得到改善,为延边对朝经贸合作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但短期看,负面影响将大于正面效应。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延边的优势和短处,采取积极的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大事     
李辉 《新湘评论》2005,(3):58-58
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回国 1月26日,8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顺利返回福建。8名自行前往伊拉克务工的中国工人是1月18日在伊拉克遭武装分子绑架的。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获悉后极为关心.当即指示外交部和驻伊使馆等方面全力解救被挟持人员。经多方营救,23日被挟持的中国公民被安全移交给中方人员。  相似文献   
14.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了滚滚热泪。  相似文献   
15.
16.
对朝鲜当前的经济改革,不可估计得过于乐观。一是紧缺经济之上的改革,难有大的作为;二是单纯在消费领域做文章,改革的路子会越走越窄;三是政治体制的限制,不允许经济改革走得太远;四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不会有快速推进;五是因为改革是艰难的历程,不会一蹴而就。因此,不触及、不改变现行经——政治体制的所谓改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是难以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今年7月起,朝鲜推出一系列经济变革新举措,但这些举措并非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是“引进市场经济”。这些变革并没有触动朝鲜现存的经济体制、经济路线、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层面,更没有改变阻碍其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是把变革的重点放在了分配领域和经济管理层面。它虽然在分配领域改变了计划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配给制,但在生产、投资领域却依然保持着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朝鲜的这一经济变革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进行的,只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一种调整。朝鲜最高当局推行经济变革的“底线”是不能损害更不能危及其现存政治体制的安全和政权的巩固。当改革使最高当局的“危机感”消除之后,改革有可能刹车,甚至可能转而强化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访朝观感     
访朝观感刘连第,曾日初应朝鲜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邀请,九月中旬,我们作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代表团成员访问朝鲜,受到了热情接待,使我们亲身感受到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有着源远流长的友谊。这次访问虽然时间不长,但所见所闻都...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2003,(1):86-88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07,(19):11-11
扑朔迷离的叙利亚核风波以色列9月6日对叙利亚的空袭,两周后终被在野党领袖内塔尼亚胡率先证实,英美媒体随后拼凑出空袭的全景。但新闻当事人之一、被控协助叙利亚建造核设施的朝鲜,则指责华盛顿鹰派造谣,目的是想破坏朝美在月底六方会谈上达成停战协议的机会。据报道,以色列情报机构几个月前就向美国通报了在叙利亚发现朝鲜专家和核材料的消息,布什当时要求有"铁证"。于是,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巴拉克指挥特种兵从叙北部的地下仓库窃得直接证据交给布什,从而取得美国的动武许可。以军随后推算空袭时间,并进行了多场预防战争爆发的演习。为防叙方怀疑,以总理奥尔默特在8月份大肆散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