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62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马钰 《共产党人》2010,(10):55-55,54
“看了张老太的家,我满足了。”同行者说。称之为家,只因为那四堵墙上加了一个草盖子,屋子里有一个铺着席子的土炕,和一个铁炉子上放着不知是盆还是锅的灶具;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面土炕上还躺着一个7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太太。“什么是家徒四壁.什么叫孤苦伶仃,这就是!”有人在一旁叹息道。张老太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已经很多年不回家了,他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老母,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的。  相似文献   
142.
毛冀 《世纪风采》2010,(5):35-36
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将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人民海军成立,同时宣告南自己担任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  相似文献   
143.
李文玲  曾振宇 《求索》2010,(4):221-223
儒家孝伦理自先秦儒家创立、发展、完善后,其治世功能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直到汉代,才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全面法律化,其基础是多方面的:农耕经济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经济基础,汉代统治者对儒家主导思想的选择是孝伦理法律化的政治基础,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孝伦理的改造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理论基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社会基础,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孝行天下     
文言 《今日浙江》2014,(8):52-53
正4月14日,第三届"浙江孝贤"颁奖仪式在杭州举行。获奖者中有照顾残疾婆婆的好媳妇,有为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孩子,有独自撑起家庭重担的少年,有长年义务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家庭、邻里传递孝的文化,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与以往不同,本届评选增设了地方和团体的集体奖项目,以表彰在弘扬孝文化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地方和单位。这次评选不仅发动全社会参与,还开展了"新二十四孝"评选等活动,以促进孝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5.
西周时期的君臣关系体现为宗族关系,孝在西周是一种宗教、政治权力,是调节宗族长幼、君臣上下关系的伦理规范,这是西周孝观念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忠的内涵已经被包含在孝观念中。春秋时期,忠德之所以能够从孝德中抽绎出来,成为独立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这一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是紧密相关的。忠德自其产生起,就具有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两方面的意义。忠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而产生的,是春秋时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要求包括国君在内的统治者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人民。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道德,忠还是对臣的道德要求,要求臣忠于君。  相似文献   
14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传统家庭养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养老难题。但是,在当前农村养老中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渐地被弱化。要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传统孝文化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7.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安居乐业、融洽相处,社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没有共同的文化纽带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就难以达成.孝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宣扬人性的真、善、美,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国民品性.长期以来,行孝成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对中华文明的长期赓续发挥了巨大作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弘扬孝文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48.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如何坚守民族文化之根?在我国银发浪潮即将到来之时,如何发扬中国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对策之一是要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引导他们懂得体贴别人——体贴父母抚儿育女的艰难,体贴老师培养学生的辛苦,体贴社会的关爱。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孝文化日渐弱化,日渐被青少年淡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扬弃和创新的方法,在青少年中弘扬孝文化,增强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9.
韦诚 《党史纵览》2007,(6):50-53
淮水滔滔,流不尽千古奇冤;涂山巍巍,诉不完历史沧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在怀远县孝仪乡制造的黄柏郢大屠杀,这是侵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又一个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50.
乔正孝这位土族唯一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在昆仑山下的教育工作者,心里始终挂念着藏区的教育,对藏区教育的现状与出路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和思考。"青海教育的薄弱环节在藏区。"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藏区教育发展起来了,藏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民族也就会更加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