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6年6月20日在罗安达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哥拉共和国引拨条约》。  相似文献   
22.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我省选举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解放军驻山东部队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2010年12月28日和29日,代表们在济南市和德州市进行了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高新亭参加视察。  相似文献   
23.
马敬福 《党政论坛》2010,(18):30-30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  相似文献   
2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10):61-61
你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军爱民、民拥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子弟兵的生活水平是不是也应该相应地提高?——李肇星妙答俄罗斯记者关于中国军费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思寒 《观察与思考》2007,(10):29-30
<正>新中国成立至今,如果算上新任外长杨洁篪,已经有过10位外长,其中不乏周恩来、乔冠华、钱其琛这样影响巨大的外长。那么,李肇星的为人风格,与其他外长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本文历数新中国9位外长的外交风格和主要  相似文献   
26.
叶彬  夏艳 《现代领导》2005,(3):15-15
领导科学是一门学问,它跟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不断注入新鲜学术养科,才能不断发展一本刊特辟“时新课题”,先由作者刘铭恒将平时研究和授课中的一些新的课题内容撰写成文,以期与知音交流。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共同办好专栏。  相似文献   
27.
未名 《求贤》2009,(7):51-51
关于“充分” 说某人干了某事就“充分”体现了对什么的重视等.至少是欠确切。如果什么事都“充分”了,给以后提高执政能力、服务质量留下的空间就太少了。  相似文献   
28.
李秀江 《小康》2006,(8):34-37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冯骥才作为外交官,李肇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并被媒体誉为“铁嘴钢牙”。同时  相似文献   
2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6年6月20日在罗安达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哥拉共和国引渡条约》。  相似文献   
30.
《天津人大》2008,(5):12-13
5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率参加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培训班的全体人员来津考察滨海新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胜玉会见李肇星等并陪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