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观点看法     
《观察与思考》2011,(6):8-9
<正>我很反感有些人,本来中文说得好好的,却时不时蹦出一句英文来。—5月14日,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武汉出席一讲座时表示: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国,中国人要坚持自己的文化,"动不动就‘out了’,  相似文献   
32.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004年8月15日,中国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联合签署第74号令,正式发布施行《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而近日又一条颇为醒目的消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学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申请换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恰如甘霖,中国绿卡的发放无疑会给外籍人才带来多方面的实惠,但这对于中国“人才强国战略”有什么积极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人才政策是否还应进一步放宽呢?这一切还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3.
盘点2009年两会流行语,与胡锦涛总书记“请你指正”一同风行网上的,是网民们对李肇星的亲切称呼:“星爷”。当有记者询问李肇星,是否知道网友对他的昵称时。他一副少见的困惑表情:“不知道呀。”李肇星坦言,自己对网络媒体关注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亿万普通网民以各种方式走近这位“老明星”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4.
35.
“我是发言人。请提问!” 两会上,在追逐李肇星的记者中,一名外国记者说:“李肇星是全世界的‘外交明星’。以前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在他在两会上重放光芒。”那么,这位“铁嘴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36.
胡红勤 《党政论坛》2014,(22):41-41
2005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长李肇星答中外记者问。 德国记者的提问,由中国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牵扯到欧盟是否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联合国其他理事会、委员会、花样繁多的专业会、会前会、会中会、以会落实会的会、全体会、小范围会、对记者和专家开放的会、闭门会、绝密会……更数不胜数。这还没提宴会、酒会、茶会,我个人的最高纪录是一个晚上出席6个宴会和招待会,结果根本没吃饭,还得回家吃方便面、参加内部当日工作总结会。  相似文献   
38.
度千 《江淮法治》2009,(7):51-51
针对“广东省给省人大代表每人发放1000元补贴是否合法”的提问.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回答说:这由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自行决定。据报道.这一话题在广东省代表团“激起千层浪”.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陈舒的观点最直截了当:“我觉得给代表发1000元补贴完全合情合理,甚至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3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5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引渡条约》。  相似文献   
40.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实说的就是人心应是相通的,且这里的“通达”是双向互动的,不论职位如何之不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是“民忧者”,通过他们向“忧民者”反映的就应是民众的心声,他们在“两会”上的议案提案、讨论发言,就是民众传递心声的好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