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70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各国政治   577篇
工人农民   972篇
世界政治   21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19篇
法律   24203篇
中国共产党   18243篇
中国政治   27888篇
政治理论   7791篇
综合类   14048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747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990篇
  2020年   1508篇
  2019年   744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1192篇
  2015年   2659篇
  2014年   7949篇
  2013年   6630篇
  2012年   7189篇
  2011年   7691篇
  2010年   7675篇
  2009年   7547篇
  2008年   7736篇
  2007年   5627篇
  2006年   5295篇
  2005年   4575篇
  2004年   5990篇
  2003年   4728篇
  2002年   3310篇
  2001年   2442篇
  2000年   1958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行政论坛》2019,(5):143-148
行政—立法关系在任何层级的政治系统中都是核心和关键。我国地方人大是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和功能的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和人大间关系进行阐释。由于行政—立法关系之间存在的张力,不同的地方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以北京市行政—立法关系的实践为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可以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概括为三种模式,即人大主导的行政—立法关系模式、合作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以及竞争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2.
辛鸣 《党建文汇》2020,(1):30-31
显著优势:铸就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为什么管用,就在于有其他制度不具备、做不到的独特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本质属性到价值理念、从制度立场到制度目标、从制度绩效到制度运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立体画像。  相似文献   
53.
《党课》2020,(2):51-51
“老板,请问您需要贷款吗?”每年岁末,不少企业老总都会接到小贷公司打来的骚扰电话,因为此时正是民营企业周转资金普遍吃紧、不得不四处寻找“过桥”贷款之际。但对北京的企业来说,这一痛点有了破解之道,设在海淀区的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可以帮助企业轻松迈过“过桥”“倒贷”这道坎。  相似文献   
54.
55.
56.
辛鸣 《今日浙江》2020,(8):63-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为什么管用?因为它有其他制度不具备、做不到的独特显著优势。“好”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度是非中性的,不同的制度有其不同的优势群体,对社会群体利益的关注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中国社会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制度的安排必须让中国社会最大多教的人能掌握这一制度、能使用这一制度,并会运用这一制度来保障自己的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57.
韩荣 《长白学刊》2021,(1):99-105
从担保行为历史、担保合同效力立法、司法实践的角度考查,担保制度经历了从人格向契约、再由契约向政策的变迁,各阶段的效力规定均体现了特定的社会背景并具有时代适应性。民法典对保证及物权担保合同中主从合同的效力关系进行了统一规定,其法定主义立场重申了对担保秩序稳定性的价值追求,反映了立法者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担保现实时追求公平的整体目标,而在回应诸多新型担保方式的现实层面,司法则必将承担更宏大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8.
59.
60.
日本在引入裁判员制度时未修改上诉制度的相关规定。随后,日本最高法院于2012年2月13日做出判决,强调刑事二审程序应采用事后审制,应当参照"经验法则、逻辑法则违反说"标准审查裁判员参审下第一审程序认定的事实,并对《刑事诉讼法》第382条规定的"事实误认"这一上诉理由的内涵做出一般性解释。通过考察日本裁判员制度实施后刑事二审程序审查方式的变化,可以发现,陪审制度与上诉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力,但由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础理论尚未得到简明论述、司法功能发挥不顺畅、上诉审审判模式定位缺失,这种作用力在我国相当微弱。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应当是大力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础理论,整合司法改革各项措施,构建陪审员参审刑事案件大合议庭事实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