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87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各国政治   578篇
工人农民   973篇
世界政治   22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0篇
法律   24205篇
中国共产党   18247篇
中国政治   27888篇
政治理论   7803篇
综合类   14050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856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997篇
  2020年   1508篇
  2019年   744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1192篇
  2015年   2659篇
  2014年   7949篇
  2013年   6630篇
  2012年   7189篇
  2011年   7691篇
  2010年   7675篇
  2009年   7547篇
  2008年   7736篇
  2007年   5628篇
  2006年   5295篇
  2005年   4575篇
  2004年   5990篇
  2003年   4728篇
  2002年   3310篇
  2001年   2442篇
  2000年   1958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于赋权理论,制度—信息—技术—话语赋权构成脱贫攻坚中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路径。揆诸现实,脱贫攻坚中制度赋权不到位、信息赋权不充分、技术赋权梗阻以及话语赋权失衡引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未能充分实现。为此,应在脱贫攻坚中推进制度赋权完善和落实、加强信息赋权沟通和监督力度、促进技术赋权梗阻节点破除和发挥效能、重构话语赋权主体思维并指导其行为等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92.
张丽新 《奋斗》2020,(1):26-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的政治初心,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归宿。国家治理应体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应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3.
9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深刻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相似文献   
9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合称“两个条例”)这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着力强化党对干部工作和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党管干部、党管机构编制作出制度性安排,对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搞队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两个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和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郑重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力量之源。全会在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和必须坚持贯彻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宏伟蓝图。全会首次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固基石,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出发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体系,由此开启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97.
重大决策关乎国计民生,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决策一旦失误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需要建立终身追责制.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为基础,针对该制度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追责对象不明确、责任标准不统一、决策者的避责行为等困境,应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晰重大决策的边界、统一归责标准、建立决策会议案卷记录制度等方面,构建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98.
99.
三、实现国家权力主体之间建立有效制衡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刑事诉讼法的篇章结构中,总则加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内容占了一多半,审判和执行只占一少半。除了前述总则编中存在国家权力本位主义思想外,在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程序中,国家各执法、司法机关的权力配置及相互制约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其中又缺乏律师作为社会权力的监督制约,导致在刑事案件中,有钱有势的犯罪嫌疑人一遇刑事追究即拉关系、找出路,希望获取不正当的免除、减轻刑罚的利益,而那些无钱无势的人可能因权力缺乏制约而蒙受非法的刑事处罚,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分…  相似文献   
100.
《新长征》2006,(11):59-59
省政协委员张荣生日前通过调查了解到,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本身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债务包袱沉重,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省乡村债务状况及形成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5月底我省乡村累计负债总额高达120亿元。其中:乡镇负债约60亿元,村级负债约6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大约913万元,村级负债81万元,有些乡镇负债总额高达千万元以上。我省乡村负债面广、量大,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从有关乡村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