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龚斯宇 《廉政瞭望》2014,(22):58-59
子不大,但事不少。承包土地怎么调、村级财务怎么管、建房宅基地怎么划、村内道路怎么建……这些几乎是各个村子面临的公共事务。 “要解决这些‘琐事’,光靠法律和行政手段远远不够。”四川中江县民政局局长刘礼颇有感触,“我们的村民事先制定出了处理公共事务的程序和规则。”  相似文献   
72.
陆睿 《当代党员》2013,(3):68-70
岁末年初,又到应酬频繁时。 有媒体报道,2012年12月,在南川区金山镇,民间酒局泛滥成风,有人一个月要赶24场酒局,有人因为要给红包,不得不借钱赴宴。为此,当地政府特意出面,动员村民修改村规民约,设法遏制请客送礼之风。  相似文献   
73.
现代村规民约具有浓厚的法治属性,是一种民间自治规范,具有乡村秩序治理、行为规范和立法补充功能。然而,村规民约在运行中存在与国家法治的冲突、制定程序与内容失范、执行与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困境,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弥合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确保村规民约贯彻落实到位、严格村规民约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进而强化村级自治,推进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4.
现阶段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村规民约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式之一,其本身并非法律,却可以弥补法律的一些不足,有时候甚至能达到比法律更好的效果.本文就村规民约进行分析,以期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认识,使村规民约更好地为规范范围内的村民们服务,在完善我国法治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村规民约需要通过国家建构,在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下才能转换为乡村社会的实质运转秩序。以全国18个省份的36个村规民约建构的整体性考察入手,在分析国家建构村规民约的行动逻辑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探究转化的条件机制。文本层面建构的村规民约,仍处于“嵌入”而未达到“融入”乡村社会的效果,国家建构的规则要转化为运转的乡村秩序,就必须实现国家主导性政治势能与社会主体性社会动能的良性互动,直接运用的政治势能与间接激活的社会动能需要有机结合。强化教育濡化机制、健全多主体协商机制、探索“以小博大”的奖惩机制,应当成为村规民约“深度建构”阶段的重点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76.
昏暗潮湿的出租屋里,一位农村妇女正默默地坐在床头发呆。她说,村里又在发放生活费,但是还是没有她的份。  相似文献   
77.
78.
79.
去年,"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首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浸润国策意识的雨露阳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通过并实施,给全国女职工身心健康带来福音;多地多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村规民约修改,为广大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驾护航;《生育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80.
在民间法研究视野中,村规民约从国家法律效力体系的外部转为法治实践的社会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沿海地区某经济发达村庄20年中17件村规民约的解读,以个案实证研究的方式展现我国法治实践在村庄自治中的发展轨迹,进而探究国家法律与村规民约在村庄治理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