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9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2篇
各国政治   83篇
工人农民   977篇
世界政治   5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6篇
法律   4700篇
中国共产党   10520篇
中国政治   12562篇
政治理论   2797篇
综合类   541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842篇
  2012年   2842篇
  2011年   3353篇
  2010年   3754篇
  2009年   4280篇
  2008年   5416篇
  2007年   7083篇
  2006年   3980篇
  2005年   1907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一、从目的性上重新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从整体上说,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2.
学习贯彻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会议精神,就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融入群众,主导发展;要做好实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74.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5.
杜淑贤 《现代领导》2007,(11):37-37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治同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也为我们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学校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同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实践逻辑和新的领导理念。  相似文献   
176.
邬弘 《现代领导》2007,(2):27-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的和谐社会,作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中等职业院校,如何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和谐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7.
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把它误解为是要恢复一两千年前的所谓“汉唐盛世”。“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才是“复兴”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78.
向党外人士开放政府部门正职,虽然形式上只是半个台阶,却是实质上的一大进步。对迈出的这一步,身在“局内”的党外人士是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17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对贵州来说,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目的。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前些年工作的实践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仍然需要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力,需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劳务输出。但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就近就地转移这方面来。要组织就地就近转移,就…  相似文献   
180.
宗朋 《北京观察》2006,(1):23-25
2005年,北京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界委员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献良策、出实招,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